三掌门 > 客明 > 第六十八章 雷劈

第六十八章 雷劈


看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土堡,张知秋的眼中骤感一阵酸涩,他尴尬地咧嘴一笑,口中却是嘟囔着“果然好大的风沙!”

        这种土堡,是用来在边境屯兵示警的“兵站”,可以说是大明特有的产物,属于大明的卫军系统,和驻守边关的边军可以说同属为地方部队,但在待遇和战斗力方面就完全地不能相提并论了。www..

        与现代的军事力量分为野战军与武警类似,明朝军队也有主从之分,在定鼎之初主要为京军(亦称京营)和地方军两大部分组成。

        京军是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洪武初年,京军有四十八卫,到永乐大帝迁都北京后,因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七十二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

        大明地方军包括京营外的其余普通卫军、边兵和民兵,普通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则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九个军镇,史称“九边”。

        民兵,是在军籍之外的普通平民,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内地一般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

        象这种位于边境地带的土堡,大的最多拥兵数百,有能力独立承担一些简单地军事任务;而小的土堡通常只有在十人左右,备有两匹战马和足量狼烟,一旦发生外地入侵之时,只管点烟示警,通常并不承担军事作战任务。

        当然,如果发生遭遇外地攻打的时候,他们也是会予以还击的,但这种土堡通常都是易守难攻,而且大多数除戍卒外都也一穷二白,那些通常只是志在快速地捞一把就走的外族——前期是蒙古人,后来还加上了蛮族人,一般也没有什么兴趣去对他们下手,完全地直接无视。

        造成这种境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卫军让人无语的战斗力,对于大多数的卫军而言,他们与其说是军人,还莫如说是拿着武器地农民。

        平民出身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不给民间造成负担,创造性地发明了大明地卫军屯田制度,意在实现自给自足地“以军养军”。

        按朱元璋的规定,大明所有军户地每个军丁都被授田一份,并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边地的卫所军丁是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的卫所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并按规定徵粮。

        洪武至永乐年间,全**屯约有**十万顷,但在明中期以后,由于大批屯田被豪右、将校侵占,军卒生活无着而大批逃亡,卫所制逐渐崩溃。

        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之变”,明朝数十万精锐京军全军覆没,为抵御蒙古人,朝廷派官四出募兵以应急,由此开始大规模推行募兵制,此后募兵逐渐成为军队主力,大凡战斗力较强的军队都由招募而来,如抗倭名将戚继光之“戚家军”,俞大猷之“俞家军”等。

        但是,实行募兵制,养兵耗费大,募兵愈众,国库日绌,到了崇祯即位之后,曾经风云一时地募兵也已日暮途穷,中央财政已经根本支付不出基本地军费来养兵了!

        有鉴于此,象这种正好位于边境商路之上的卫军土堡,便成为了卫军和边军用来敛财的最佳工具了,而对于经常游走于内地和境外的商人们来说,这里也的确不失为是一个非常不错地物资补给点。

        严格地说,边军本也属于是卫军,但出于作战地需要,在大明中后期的边军中开始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募兵,而他们也日渐取代了普通地卫所兵成为了边军的主力,这也才使得二者变得似乎泾渭分明起来。

        眼前地这个土堡叫扬威堡,虽然名字听着威风,但实际只是一个最小的十人小堡,而且远离商道,基本没有任何地油水可捞,张知秋十天之前便是由这里和张朝晋等人悄然进入草原的。

        看着这座让自己感到颇为熟悉的土堡,张知秋却是油然地升起一种再世为人的感觉。

        当日在狂风暴雨和群狼的围困中终于得以顺利地将自己的双脚从那副坑爹的马镫中解脱出来的张知秋,在高兴之余得意忘形,竟然嚣张地举刀狂嚎,最终却是果不其然地验证了那个“装13被雷劈”的真理,光荣地歇菜倒地!

        比较值得庆幸的是,张知秋当时还是以骑马的状态遭遇雷击的,因此当他在被冰冷的雨水在马背上浇醒的时候,才赧然地发现,积水已经淹到了马腹之处!

        当醒来之后的张知秋发现四周已然没有了一头苍狼的时候,便放心地再次幸福晕死过去,临闭眼前却还不忘扔掉那个倒霉催的斩马刀,将自己地两臂紧紧地环在了马脖子上!

        张知秋是在遭到雷击地第一时间便已晕过去的,因此他并不知道,这场声势浩大地雷击足足持续了有将近三分钟的时间,强大地电流顺着张知秋晕倒后再次杵在地上的斩马刀在地面的积水中瞬间地传播开来,甚至在水面上都可以看到闪烁地电弧!

        当张知秋再次苏醒的时候,感觉应该已然是第二天的清晨了——太阳虽然还是半死不活地垂挂在天际,但却是已然从自己的左面挪到了右面。

        随即张知秋还窘然而又欣喜地发现,不仅仅是自己全身乌黑地形同烧炭,而且同样化身“黑马”地胯下的战马,还俨然正在散发着微微地肉香!

        不过,利好地消息却是更为让人惊喜:在成功地恢复了腿部关节地运动功能之后,张知秋在自己和战马地周边陆续地找到了除被自己斩杀之外的五十三头毫发无损地狼尸!

        经过检查张知秋断定,这些看起来恍如沉睡般地苍狼,不出意外地话也应该是在遭遇雷击后被电击致死的!

        对于这个有些出乎意外的结局,张知秋苦思半晌后作出了如下推论:

        在昨天天雷来袭的时候,自己身披精铁所制地高档低电阻锁子甲,手举四十斤重的天然引雷针斩马刀,在将电流传输到高电阻地战马身上的同时,也通过地面积水传导到了同样是天然高电阻的群狼身上。

        于是,一切便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对于自己竟然还能够在这种情况之下侥幸生还,百思不得其解地张知秋在将大部分地原因归功于自己身上的铁甲与手中地斩马刀外,也只能是感叹自己地无敌好运气了!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这一刻,张知秋对于自己未来的大明生活充满了前所未有地昂扬斗志和yy无限地美好憧憬……

        ps:真是郁闷,先发这点,下一章补……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12/12134/38555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