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千古书生 > 第四十三章 爱情典故

第四十三章 爱情典故


“佳作谈不上,我倒有一粗略之作,”钟旭说道,

        “喔不知钟兄是何诗作呢?”梅盛林问道,

        “你们听好,”钟旭说吧,

        站起身度了两步,开口吟道:“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钟兄这春日偶成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写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其二,着重写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

        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不过,”苏九儿话语一转,“不过钟公子的将谓偷闲学少年。这句学的的确不怎么样,你我本来就是弱冠之年,何须学少年一说,如若改正将谓偷闲正少年,却是极为不错的。”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正少年。”钟旭细细品味了一番果然要比学少年更有意境,

        钟旭叹服道:“早就听闻醉花楼的苏九儿才貌双全,今日一见才知传言果然不虚!”

        “钟公子过奖了,”苏九儿谦虚道,

        “不知我等是否有耳福能听九儿姑娘也吟诵一流传千古的佳作。”伍宇说话道,

        “小女子才情薄浅,流传千古的佳作九儿是万万作不出的,”苏九儿说道,“但粗糙之作还是有一的。”

        这苏九儿也有不服输的傲性啊,说是粗糙之作定是费劲心思的细腻诗作,文人爱名,此言一点不虚。

        “九儿姑娘所作是何雅作,何不吟出来让我等一饱耳福。”顾平说道,

        “公子想听,九儿唯有从命了!”

        苏九儿娇柔的扶着桌角慢慢站起,如若柳扶风般摇晃了两下,

        开口轻吟道:“阳春曲春景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几枝初开的杏花红雪般堆在土状,点点青山如画屏一样隐现在屋上。一个春季,能有几天这样明媚、晴朗?阳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只适合醉眼朦胧地而不适合清醒地去欣赏。

        花虽残了,蜂儿却把它酿成了蜜,雨虽来了,燕子却借它调好了筑窝的泥。绿荫窗下,浓睡的我醒来已经很晚了。是谁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鸣叫的黄莺。

        像一帘红雨飘下,那是凋谢了的桃花,十里长的柳荫,树影儿歪斜。一时间来洛阳赏花饮酒的人纷纷都告别了。春天归去了,闲坏了旧日里忙于采花的蜂蝶。这组曲子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并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梅盛林说道,

        “九儿姑娘的这阳春曲春景以“阳春曲”曲牌写春景,可谓名副其实。”钟旭接着说道,“九儿姑娘的这组“阳春曲”用三支小令写出,虽是一组曲,但三又各有侧重。”

        “第一可名之为“春晴”。两句写景。句写墙头杏花。这里的杏花不仅有数支,而且像堆琼砌玉的红雪般,突出了花的繁茂。杏花是是晴天的景物。次句写青山。由于青山在屋后较远的地方,所以看上去像一架屏风。“一春能得几晴明?”强调这晴的难得,“二月景,宜醉不宜醒”,是在赞美令人陶醉的春天二月,显示了九儿姑娘悠然自得的心态。

        第二可名之为“春睡”。“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花虽然残了,蜂儿却还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从残蕊中采蜜。这样的残花依然是美好的,不给人以零落凄凉之感。春雨往往令赏春者扫兴,可是燕子却还在雨中穿梭忙碌,衔泥筑窠,纷纷的细雨不但没有妨碍它们,反而帮助它调和泥土。燕子这是非常感激这细雨。燕子无情,人是有情的,九儿姑娘这应该是赞美春雨吧?”

        “钟公子高才,一猜便中了九儿的心思!”苏九儿赞许道,

        “九儿姑娘过奖了,”

        钟旭客套一下继续道““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这两句九儿姑娘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看出了春意。九儿姑娘以喜悦的心情写了残花、细雨,写了春的另一种旖旎。“绿窗春睡觉来迟”写窗内人的浓睡,似与窗外的燕、蜂无关,但一个“春”字点出了前后的内在联系,又加一个“绿”字对“春”做了补充,窗内窗外联成一片了。睡意之酣畅,正因为春天气候之宜人。“觉来迟”,毕竟还是醒了。是因为“窗外晓莺啼”惊醒的,这是对莺声的欣悦。这里写浓睡,是写了春天;写醒叫觉,也是写春天;都写了春天的美好。”

        “而这第三”钟旭喝了口茶水,

        继续道:“而这第三可名之曰“春归”。两句写春归的景色。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一帘红雨桃花谢”是房前景象。“十里清阴柳影斜”是放眼远望的景象。初春之柳,是淡黄疏影;绿柳成荫已是春深了。两句构成残春景象,却仍然是美的:红花绿柳,相映成趣,色彩鲜丽,令人赏心悦目。下一句写人对春去的依依不舍。名花之城洛阳的人们赏春的人比平时多起来,是因为春已无多,也有为春饯别之意。最后两句,感叹:“春去也,闲煞旧蜂蝶。”没有了花,蜂蝶自然无所事事了。虽是感叹惋惜,却并不感伤。”

        “这组曲子渲染出一派风和日丽、蝶逐蜂嚷、百花争艳的烂漫春色。而且这三曲子除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外,在写法上也注意了变化。第一论述,第二问答,第三感叹。三比照,浑然一体而又多姿多彩。九儿姑娘不愧为醉花楼的花魁,能写出如此惊才绝艳的曲子。”钟旭赞叹道,

        “钟公子切莫如此夸赞九儿,”

        苏九儿说道:“能将九儿的这组阳春曲春景分析的如此透彻,钟公子才是大才之人。”

        “你们两个就不要在这谦虚了,两位都是高才之人,”梅盛林说道,“钟兄听听我这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如何?”

        “梅兄吟来听听?”钟旭得意的说道,

        说着瞟了张大少爷一眼,那眼神的意思好像说,这里还是我的才华最高,都找我点评诗句,却没有人找你点评。

        张大少爷懒得搭理大,自顾自的拿着桌子上的零食无聊的吃着,偶尔看一下外面比赛的诗会,

        苗凤收了第二名的陈奇,第四名的姬秉新和第五名的裴依依作入门弟子,

        而江南四才女的唐婉儿和叶青眉则没有答应拜入苗凤的门下,

        唐婉儿和叶青眉没有拜入西陵中书院并没有人为之感到惋惜,当然以江南四才女之名想进入任何一家学院想必都是易如反掌的。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梅盛林开始吟诵诗句了,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钟旭略一沉吟一下说道:“梅兄的这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是一以伤春、怀人、思归为内容的词作。”

        钟旭开始了他的解析:“全词的大意是:春日里,花红柳绿,本是最教人心悦神怡;可是在这样的季节里,东风吹起,却忍不住泪点垂滴。极写心绪之苦,蕴含着无限伤感,前半片问伤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词中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流露出了几分伤感。上片侧重写春愁,下片侧重写乡思。思乡不已,梦乡不遇,最后决定唯有归去才是。

        全词语言浑成,感情真挚,动人心魄。“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揭明伤春落泪乃在内心相思情切,连魂灵都日思夜梦“家山桃李”,虽说是空幻无据。春风吹泪,不过是郁于心而形于面而已。抒情真切而富人情味。最后以“惟有归来是”结尾。表示了唯有归返家乡最好,趁桃李芳华,享受团圆美满,以慰藉孤独、寂寞,

        头两句是比兴手法,后半片主要是抒怀人、思归之情,婉转缠绵,与前半片入目景相融汇。全词触景生情,还必须思自近及远,以花为结构与情蕴之脉络,构思新巧,心理刻划深曲婉转。”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27/27507/123245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