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革宋 > 第130章 铜钱从哪里来

第130章 铜钱从哪里来


襄樊,是襄阳、樊城的简称。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三国时代,据说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水淹七军,生擒于禁,从而威震华夏。

        然而最终关羽还是没能攻下这里,就如孙权无论如何都没能攻克合肥一样。对于曹魏政权,这里就是抵御南方进攻的两个要点。对于南方政权而言,这里同样是抵御北方进攻的核心城市。

        咸淳二年,不管是作为进攻一方的蒙古军上层或者作为防守一方的宋军上层都很清楚,从汉水到长江上的要冲就是襄樊。谁控制了这里,谁就的水军就能从这里轻松进入长江。

        守襄阳与樊城的主将是吕文德,吕文焕两兄弟。不管后世查包衣在射雕英雄传里面如何丑化两人,现实中的吕氏兄弟镇定勇敢的承担起防御襄阳的重担。贾似道对吕氏委以重任,同样吕氏非常有信心。

        打仗就需要钱粮,当年岳家军每年平均用在每个士兵身上的钱是50贯铜钱。现在贬值的是交钞,铜钱的购买力与岳飞时代相比并没有下降。又因为是防御姿态,每年36贯铜钱就可以养一名战斗中表现不逊于岳家军的精锐士兵。赵嘉仁执掌棉务所能提供的钱可以养三万五千名精锐。再加上贾似道所筹措的钱财,襄阳之战宋军的给付并没有什么问题。

        基于这样的局面,每个月十万贯铜钱的巨款对于贾似道就如同脖子上捆着的一根绳子,没这根绳子,贾似道就要失足滑落深渊。然而有了这根掌握在别人手中的绳子,贾似道心里面觉得无比难受。

        每个月十五日就是棉务上缴十万贯铜钱的时候。贾似道早早就定下规矩,必须第一时间将钱的消息送到他这里。四月十五日,幕僚将文件送到贾似道面前,一看居然是奏折,有些失望的贾似道抬起头来问道:“棉务还没有消息么?”

        幕僚连忙答道:“相公,棉务的钱已经开始入库,每次数钱都得到中午才能有消息过来。”

        贾似道哼了一声,却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知道自己算是关心则乱,所谓养兵千日,流水般的花出去几百万贯铜钱之后,贾似道并不知道前线到底打成了什么模样。这种话并没有拿出来讲,贾似道打开了送上来的奏折。看了几眼,贾似道就重重哼了一声。看完奏折之后,贾似道直接把奏折给拍在桌上。

        这里面的内容倒是很简单,有些大臣认为高达在鄂州之战中表现出色,所以可以让高达来负责襄阳之战。

        左丞相贾似道非常了解这里面的弯弯绕,对我大宋而言的功劳大概就是名份。高达的确能打,但此时把高达弄出来的目的并不是因为高达能打,而是因为高达与贾似道有罅隙。只要高达能够掌握襄阳之战的主导权,他就会成为未来掀翻权相贾似道统治的重要杠杆。就如吕氏兄弟守襄阳与樊城,他们的成败也是贾似道话语权的重要助力。

        贾似道对此根本不在意,而官家那边貌似就不太相同。即便只是十日一上朝,贾似道也得去上朝。官家对贾似道非常尊重,他几乎是敬畏的开口说道:“贾公,众臣以为高达在鄂州之战中立下大功,当可守襄阳。”

        官家发话,贾似道就不能当做没听到。他答道:“高达虽然能干,当年守鄂州也并非只有高达一人的功劳。吕文德看着立功较少,是因为比高达去的晚罢了。从钓鱼城南下之时,吕文德击破蒙古水军,此人懂水战。而高达到鄂州之时蒙古水军已经占了优势。”

        虽然没有直接骂高达没有战争能力,贾似道的话也算是把高达的功劳给大大贬低一番。没想到官家竟然迟疑的说道:“鄂州之战,水军乃是赵嘉仁统领的吧……”

        听到官家的这番话,贾似道的眉头很自然的皱了皱。赵嘉仁与官家同岁,今年26岁。一个26岁的年轻人在重要的事情中被提及,那只能说名青年在大宋朝廷里面已经有了远超他年龄的影响力。贾似道已经53岁,此时的他心中生出的是强烈的嫉妒感。然而贾似道说出的却是另外的话,“官家若是觉得赵嘉仁可担当守襄阳的重任,不妨下旨询问他一下么。”

        听贾似道直接把事情给推倒赵嘉仁那边,年轻的官家赵禥就有些懵了。这位官家对于权力的感觉极差,所以他完全不能确定此时面对的问题是什么。他甚至不清楚贾似道是不是真的想让他下旨询问赵嘉仁。

        而推托了责任的贾似道则老神在在的不再去触碰这个话题。对于赵嘉仁会有什么回答,贾似道已经能够确定。在贾似道遇到的官员中,赵嘉仁绝对是个老狐狸。也就是说赵嘉仁绝不会把自己置于不利的环境之中。然而即便赵嘉仁奸似鬼,但是在国家大义之上却始终站的很正。至少在他为官的这十几年中,赵嘉仁对大宋的贡献绝非其他官员可比。这也是让贾似道感觉非常意外的事情。

        被贾似道反将一军,官家赵禥暂时不再提及让高达去负责襄阳防御的事情。不过令贾似道感到意外的是,此事过去了几天,官家赵禥却果断的下旨。赵嘉仁棉务上功劳卓著,所以升一级。

        大宋官制里面,官阶和差事并没有关系。此时赵嘉仁已经是五品官,升一级为四品官,他的实权依旧是‘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兼提举棉务’。不过这升官的举动却是一种表态,这是在向赵嘉仁表示官家的善意。而且在这背后还说明有人在给官家赵禥出谋划策。

        贾似道可以使用的手段多得很,他选择的却是根本不去应对。果然如贾似道所料,赵嘉仁因为棉务有功升官一级的消息顷刻就在临安朝廷里面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一个26岁的四品官并不常见,当这个四品官还是赵氏宗亲的时候……

        赵嘉仁在那些反公田改革的人眼中可是贾似道的同路人,他的成绩越大,就越意味着贾似道将得势。这么一个人因为棉务得到升官,这还了得!

        “赵嘉仁居心叵测,有谋反之意……”此类奏章纷纷出笼。

        赵嘉仁自然有临安的渠道,其中之一就是他在礼部的老爹赵知拙。从老爹的信看得出,朝廷内部的折腾让赵知拙觉得非常不高兴,然而赵知拙的反应是非常疲惫。在信的最后,赵知拙告诉赵嘉仁,有些心灰意冷离开临安的官员想去福州开开眼界,其中不乏赵知拙的老朋友。希望赵嘉仁能够妥为接待。

        赵知拙的信是靠赵嘉仁的仁通快运送到赵嘉仁手中的,而仁通快运也运人。此时赵知拙的老朋友徐经孙与陈茂濂两人正乘船到了马尾。这两位老先生最初先到了福州,然而经过马尾之时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楼房,都被惊呆了。徐经孙当过福建路提点刑狱,对于福州非常熟悉,他非常清楚马尾到底有多荒凉。

        按照最初的计划,两位老先生是要直接去见赵嘉仁。现在他们改了思路,在福州休息了一下,就前往马尾去看个究竟。

        “福州城也有很大变化。”在船上,徐经孙对陈茂濂做了个评价。

        他们在马尾上岸之后,就看到一条宽阔的道路从港口直通马尾。仔细看看,路面不是土路,而是一种说不出的灰色玩意。费力的弯下腰用手戳戳地面,就发现地面很坚实。老头子也不想再去分辨,有点颤巍巍的直起腰。仆役撑起了小轿,两人在可以称为滑竿的双人小轿上坐下,仆役抬起轿子顺着大路向北边的城市密集区走去。

        马尾在闽江以北,北高南低。赵嘉仁选这里建设新城的理由之一,这种地形非常适合搞上下水。

        两位老先生并不知道这其中的理由,他们看到的是刚栽种不久的纤细行道树,还有街道两边的商铺以及公共建筑。很多建筑都没完工,那些建筑工人们正在玩命修建。

        “福建人这么有力气么?”看到两个人就通过吊车吊起巨大的物件,陈茂濂讶异的问。

        徐经孙也被这局面弄到理解不能,同样皱起了眉头。这不能怪老先生没见识,大宋有类似滑轮组的经验,却没有滑轮组的概念。赵嘉仁的这些设备完全是基于滑轮组的理论实现的,所以实际效果当然超出了经验的范畴。

        此时已经是中午,两位老先生就见到一队队的小娃娃们整齐的排着队在街上走,每到一个社区就有一些该社区的学生离开队伍。徐经孙不解的问陈茂濂,“这些……,应该是学生吧?”

        “……应该是吧……”陈茂濂非常疑惑的答道。接着他倒是爽快的说出了自己真正的疑惑,“可这些学生未免太多了!”

        和新中国一比,大宋的识字率也就那样了、即便是以考试著称的福建路识字率也只有不到20%。身为红旗下出身的人民,赵嘉仁对于普及教育有异乎寻常的坚持。即便没办法对整个福建进行普及,至少赵嘉仁的部下们得强制普及。

        马尾这个地方住的95%都是赵嘉仁的部下,至于其他的5%也沾了光。所有适龄儿童统统要接受教育,即便是成年人也要去上扫盲班。100%的适龄儿童上学所造成的学生规模的确把见多识广的两位老先生给唬住了。

        在往前走,就看到墙上刷着整整齐齐的简体字“爱国卫生月,消灭病虫害”。与其他大宋官员一样,这两位都有自己的学术专攻,搞的是《四库总目》这个图书馆类专业。墙上的简体字他们倒也能懂,每个字拆开来,他们也认识。只是合并到一起,他们就不明白啦。

        看着孩子们一队队如同水流般从学校出来,接着散入各个社区。两位老先生让轿夫在一个社区门口停下。社区之间只有简单的隔断围墙,靠街的这边只有花坛和行道树。看着一条不算很窄的道路直通入看着还挺深的社区内部,老先生有些迟疑。

        大宋的城市布局倒也是临街的是店面,但是巷弄就和这个不同。那真的是一间挨一间,一户靠一户。从社区外面看进去,就见联排的三层楼排列的整整齐齐。社区看着倒像是一个大家族的私有地。这种地方不能乱进。

        最后好奇心还是战胜了陌生感,两人让轿夫抬着他们进到了这个社区。中午时分,家家都有在做饭。炊烟里面居然不缺乏食用油的味道,让两位老先生都懵了。用油炒菜,那可不是穷人家庭天天能用得起的。光看房子,这个社区里面住的都不像是穷人。再闻味道,更能确定他们真的有钱。

        正准备出去,两人又被社区里面的喷泉给吸引住了。老头子们见多识广,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绝不是天然的。人工喷泉的花费可比天然喷泉大得多。而那些拎着水桶的男男女女去喷泉那边接了水,更证明这是可以引用的好水。

        怀着极大的热情走了好几个社区,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模样。陈茂濂问徐经孙,“徐公,整个福建路的有钱人都到马尾来住了么?”

        身为前福建路提点刑狱,徐经孙当然知道福建路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富人。即便真的有,也不会跑到这鸟不生蛋的马尾来开辟一座富人城。在这里住首先就不可能经常回家,那意味着就没办法管理他们原本已经拥有的家产。

        前福建路提点刑狱徐经孙把自己想到的对陈茂濂说了,陈茂濂连连点头,他也说出了自己注意到一个奇怪的事情,“上学的娃娃中竟然有一半是女娃。”

        大宋的女娃们不能考科举,但是大宋的女娃们能上学,有不少女娃长大之后还当了私塾先生。凡是这样的家庭,无一例外都是富有的阶层。

        诸多的事情结合起来,两位老头子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大问题。这些年朝廷里面有关赵嘉仁的说法越来越多,大家都觉得这位年轻的赵氏宗亲有着奇怪的崛起。现在看,他一定得到了极为强有力的支持。

        老头子也无心再看,他们准备回到码头返回福州。这个问题是非得问现在的福州知州赵嘉仁才行。中间经过了这么一段时间,一路上两人就看到娃娃们纷纷从各个社区出来,向着学校方向而去。看得出,学校下午上课了。

        接待了两位自己老爹的老朋友,赵嘉仁本来想着是很礼貌性的接待,接着听听老先生们倚老卖老的废话。接着就可以该干嘛干嘛。

        然而听到了老先生的话之后,赵嘉仁先是诧异,接着哑然失笑。

        这么久以来,这是第一次有人指出了赵嘉仁从来没注意到的一件事。他经常创造出了一大批在大宋能排进富裕阶层的人。老先生所说的话和赵嘉仁的认识倒是挺一致,然而赵嘉仁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这些年从赵嘉仁到下面的这些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付出的艰辛努力一比,现在收获的富裕就显得没什么大不了。至少在赵嘉仁看来,这些富裕还不够多,甚至还不够富裕。

        “赵知州,我等很想知道,赵知州到底是怎么寻得了这么多一等户。就看他们的住处,按照我们大宋的制度,他们都得是一等户才对。”前福建路提点刑狱徐经孙的声音里面都是不解。

        “原来两位是不解这个啊。”赵嘉仁笑道。

        见赵嘉仁一副准备做出解释的表情,徐经孙连忙说道:“哦?还请赵知州明告。”

        赵嘉仁做出了解释,“我已经买下了整个马尾的土地,那些房子也是我的。那些人不过是租了我的房子而已。”

        原来并非是那么多富人聚集在马尾,而是马尾的土地都已经属于赵嘉仁这个大富豪。理解了这个事实之后,两位老头子脸上出现了释然的表情。这个解释虽然同样骇人,却没有超出他们能够理解的范畴。大宋对于进士很宽容,进士们有诸多免税的特权。看得出,赵嘉仁除了善于经营聚敛之外,还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特权。

        大宋税收分为农村和城市两类,每一类又分成五等。在农村是看拥有多少土地,在城市是看拥有多少房产。

        要是马尾那些土地归居住者所有,每个人每年都要缴纳一笔不菲的个人税。若是整个马尾都是赵嘉仁的,他就只用缴纳一下很低的土地税。因为马尾并非是城市,而是乡村,上面的房屋就完全不用纳税。赵嘉仁即便在那上面建起一个超出福州的新城,那也只是赵嘉仁的私人庄园。并不能列为城市。

        两位老头子想通了这个关节,看向赵嘉仁的目光里头就更加没了好感。徐经孙忍不住说道:“实在没想到赵知州居然如此精于聚敛。”

        “哈哈!”赵嘉仁被这话给逗乐了,如此发言在此时赵嘉仁看来就是败犬的哀鸣。不过面对的毕竟是老爹的老朋友,赵嘉仁得意的笑了几声后就觉得不妥,他连忙收起笑容,“徐公谬赞了……,呃……,徐公这玩笑开的可有些大了。”

        见到赵嘉仁一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表情,徐经孙更是不高兴起来。他性格刚直,在公田改革时担任给事中。大宋的给事中这个官职的职责就是对拿出的朝廷方案提意见。如果给事中不署名甚至驳回,这些圣旨什么的统统不能发出去。

        面对公田改革,徐经孙一条条的陈述这个制度的害处,贾似道就让御史舒有开弹劾徐经孙,将其罢官。算是解决了阻碍公田改革的一个障碍。而徐经孙举荐了陈茂濂,陈茂濂倒是支持公田改革的,当上了公田官,分管嘉兴府,听闻徐经孙被罢官,他就说曰:“我不可以负徐公。”于是果断辞职不干。

        这两位都是赵嘉仁的老爹赵知拙的好友,此时见到赵嘉仁如此嚣张,徐经孙也来了气。他怒道:“赵知州精于聚敛,别人不敢做棉务,你就敢做。每个月还能向朝廷上缴十万贯铜钱。如此手段真的令人佩服。”

        见老头子这么激动,赵嘉仁笑道:“若是徐公指责我别的事情,我或许会觉得有那么一丝两丝的聚敛。这个棉务真的喝聚敛毫无关系。这都是靠卖布挣来的。”

        徐经孙已经七十三岁,听了赵嘉仁的话忍不住大怒,“还请赵知州讲讲你是如何赚到的这些钱!”

        赵嘉仁也不客气,就简单的陈述了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往大食海商们到了大宋,每艘船都会带几千斤铜钱走人。在没有一般等价物概念的海商看来,这些铜钱本身就是颇有价值的商品,还能当做压仓物。

        这时代一枚铜钱大概是2克重,宋斤相当于现在的2市斤。一宋斤就是300枚铜钱。哪怕一次带走两千斤铜钱,那也是60万枚铜钱,大概是将近九万贯。只要有十二艘船,一年百万贯铜钱就这么流失海外了。

        赵嘉仁的船队打通并且控制了南海航路之后,压仓物变成了铁锅。运去海外的商品中并没有铜钱。不仅彻底杜绝了铜钱外流,还通过贸易把以前被大食海商带出海外的铜钱给回收了许多。几年统计下来,赵嘉仁通过贸易从海外回收了超过一千三百万贯各种铜钱。光是这些铜钱就能提供至少十一年的棉务钱。

        听了赵嘉仁的解释,徐经孙倒是不吭声了。陈茂濂作为支持公田改革的官员,深知大宋的问题。没想到赵嘉仁在福建这几年不知不觉间就解决了困扰大宋许久的铜钱外流问题。他看向赵嘉仁的目光里面有些隐隐的佩服。

        看徐经孙老爷子不说话,赵嘉仁准备招呼人进来给两位先安排住处。老年人特别的倔,如果不知道自己错了,他们大概还有点宽容。知道自己错了的话,他们往往格外的执拗。所以赵嘉仁不想和老年人谈对错,真的把他们给气到的话也不是啥好事。

        就在此时,徐经孙开口了,“赵知州,我错怪了你。在这里给你赔礼啦!”

        这话倒是把赵嘉仁给吓到了。他万万没想到父亲的老朋友竟然有如此雅量。哪怕是装出来的,一个老头子向年轻人赔礼,本身就是极为罕见的事情。这下,他对徐经孙的看法立刻变好了很多很多。


  https://www.3zmwx.com/files/article/html/35/35902/173314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om。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m.3zm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