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迎接紫薇圣人 > 第十八章 天帝与下届的关联

第十八章 天帝与下届的关联


&1t;/p>

        这一节且来看天帝与大6的联系,《山海经》中仍然藏有巨大的秘密,先截取部分内容:&1t;/p>

        1、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枬,下多菅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边,席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西山经》)&1t;/p>

        备注:天帝之山在西次一山系,是天帝直接掌管的地方,该山还有席其皮不蛊的谿边,食之已痔的栎,食之已瘿的杜衡作为其用。&1t;/p>

        2、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西山经》)&1t;/p>

        备注:平圃大概是园圃之类,槐江之山在西次三山系,归叫英招的神掌管,是天帝活动的地方,不远处有一个音如勃皇的神,见则其邑有兵,也是争战之地。&1t;/p>

        3、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6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西山经》)&1t;/p>

        备注:昆仑之丘虽为丘其实是大山,《大荒西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仑之丘。”这里是天帝在大6的都城,也就是6地的行政中心,由叫6吾的神掌管,他还掌管着月球的领域与四百里之隔的槐江之山的时令。&1t;/p>

        4、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中山经》)&1t;/p>

        备注:此山位于中次三山系,是天帝的秘密都城,昆仑之丘在明,青要之山在暗。&1t;/p>

        5、中次七经苦山之,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1t;/p>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其上多砺,其下多砥。&1t;/p>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中山经》)&1t;/p>

        备注:休与之山有帝台之石,是向众神祈祷之地,鼓钟之山是天帝宴请众神之地,姑媱之山是天帝女儿的死地。这些山脉都是天帝活动的区域。&1t;/p>

        6、又东南五十里,曰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其上有金,其下有赭。(《中山经》)&1t;/p>

        备注:高前之山位于中次十一山系,有以天帝命名的水,证明天帝曾在此饮水。&1t;/p>

        7、又东南一百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艹穷)。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中山经》)&1t;/p>

        备注:洞庭之山位于中次十二山系,天帝有两个女儿,她们各有一艘飞船,既能飞天又能下海。其中一个死后化为?草,另一个在中次十一山系的宣山有一颗以自己命名的桑树,名为帝女之桑。&1t;/p>

        此外,中次十一山系中还有许多地方或东西都与天帝有关联,单看名字就能知道,比如帝囷山、帝囷水、帝苑水、倚帝山、帝休、帝屋等。&1t;/p>

        可以看出,天帝活动内容一来非常广泛,二来有比较集中的地方,尤其是中山系,即月球覆盖下大6的中心区域,因为其秘密都城就在于此;其次便是西山系,这里是都城所在之地,可知基本上已被控制。大家都知道,确立中心方能确定四极六合八方九部,从天帝活动频繁的程度和与下届联系的方便性推测,中山系秘密都城所在之处应为整体大6的中心区域,而西山系都城所在之地应该是月球覆盖地表面积的中心区域,于此可知月球降落之地应该是处于整体大6靠西的位置。&1t;/p>

        另外,且看这五大山系,虽然都有被掌管,或供人类祭祀,但对其描述却不相同,或是“冢”,或是“神”,或是“帝”,其实也不难理解:“冢”代表虽被神掌管但其上无神;“神”代表其上有神;“帝”代表该山系曾是天帝的分管中心。&1t;/p>

        自古以来,帝王都有祭天,而目的不尽相同,比如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试想天若是虚无缥缈怎会实现人的愿望,所以帝王内心深处一定相信上天有神能够倾听。现在大家知道了,在最早的时期,人类与神的距离曾经非常非常接近,甚至一度混居,所以最初的祭天或者祭祀一定有人实现了愿望,或者愿望被上天所知,而到后来,哪怕天地分离了,人类的美好愿望仍然一直寄托于此。所以果真祭祀不如对月祭拜,因为“天帝”才是人类真正要追求的造物主。&1t;/p>

        那么问题来了,天帝还活着么,月球上还有神存在么,人类的出路在哪里?&1t;/p>

        先,是关于寿命的问题,《山海经》中非但是神许多人也有很长的寿命,比如《大荒西经》曰:“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曰:“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学者们一方面相信《山海经》有提供正确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不符合常规的描述又不假思索的否定,说白了他们只是相信自己,他们并非重现历史,而是在创造历史。这里顺便纠正一个错误,《海内经》有“噎鸣生岁十有二,洪水滔天”的描述,研究的学者经过计算现时间跨度太长,便自作聪明将该句断开分成上下两段,将“噎鸣诞生后十二年,洪水滔天而来”曲解成“噎鸣生了一年的十二个月”后另一起“洪水滔天”一段。&1t;/p>

        《黄帝内经》里有提到人四种极高的境界,分别是真人、至人、圣人、贤人,里面有“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的语句,说明黄帝所在时期为下古。而从全篇分析,黄帝大约是圣人的级别,那么作为境界更高的天帝,至少是至人与真人,且看《上古天真论篇》关于此的描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在《山海经》中,我们没能找到天帝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叙述,但却有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的语句,所以天帝是“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算是真人,真人无生无灭,所以天帝仍然活着的可能性很大,至于其他的神不敢断言,然而神的子孙活在里面问题不大。&1t;/p>

        人类为代神掌管世界而被创造,要想实现神的夙愿,人类必须先成为自己的神,神与人虽有境界的区别,但并无本质上的区别,那到哪个层次才能掌管天地万物呢?再看《上古天真论篇》关于圣人贤人的描述:“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1t;/p>

        可知贤人尚需法天象地,而圣人适嗜欲于世俗之间却已无恚嗔之心,我们曾说过掌管天地万物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干涉自然的运转,而无恚嗔之心行无为之事的圣人便很符合这个条件。&1t;/p>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老子一直强调圣人于天地之间的所作所为,便是认为圣人可掌管天地。人类想要达到神的期望,先要成为圣人,成为圣人先得达到贤人的境界。很明显现代人的境界差贤人何止十万八千里,我们举几个代表人物,人们自行寻找差距:&1t;/p>

        真人——天帝,寿命无极;&1t;/p>

        至人——彭祖,据说活了八百岁;&1t;/p>

        圣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1t;/p>

        贤人——周文王,法天象地取法自然而作《周易》;&1t;/p>

        至于孔子,一生奔波劳碌,致力为“仁”,勉力有为,虽是几千年来儒家文化的奠基者,但离贤人还有不小的差距。然而《论语》说“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又知其晚年读《易》韦编三绝且做十翼,可以说孔子晚年境界离贤人又近一层。&1t;/p>

        人们一看也许就心拔凉,心想再给十辈子也许还不能摸到孔子的脚尖。这正是人类成为神的最大阻碍——无知。殊不知,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境界这东西虽然看着遥远,但悟性到了,却也是能够瞬间达成的。这就好比通电,虽然过程需要无数个步骤,然而通电完成却是在一瞬间,基本上就是“一窍通时百窍通”,所以人类应该尝试着从认识自然开始迈出第一个脚印,不断积累。&1t;/p>

        &1t;/p>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39/39840/182231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