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迎接紫薇圣人 > 第二十一章 大陆上的战争

第二十一章 大陆上的战争


书中记载的战事还有几处比较明显,先来看与黄帝有关的:&1t;/p>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大荒北经》)&1t;/p>

        翻译:有人穿青色衣服,名叫皇帝女魃。蚩尤带兵攻打黄帝,黄帝便命令应龙进攻冀州原野。应龙积蓄了大量水,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操纵起雷风暴雨。黄帝便让天女魃下凡,止住雨水,于是杀了蚩尤。天女魃不能回到天上,居住的地方也不下雨。叔均对天帝说了这件事,后来将魃安置在赤水北面。叔均是田祖,魃时常到处流亡,要想驱逐她,便令其说:“神啊,请往北走!”在此之前先清理水道,疏通大小沟渠。&1t;/p>

        这就是著名的黄帝大战蚩尤的典故,战事生在大荒北,起因是蚩尤主动进攻。战事中有几个关键人物,蚩尤方有风伯雨师,黄帝方有女魃、应龙,尤其是应龙,书中还有几处重要描述:&1t;/p>

        1、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大荒东经》)&1t;/p>

        2、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大荒北经》)&1t;/p>

        3、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大荒南经》)&1t;/p>

        综上可以提取几个重要信息:第一蚩尤与夸父为应龙所杀,蚩尤之死在前,夸父之死在后;第二所谓的应龙应该是一艘可蓄积大量水的飞船之类的东西,里面有神叫做应龙。至于夸父,书中还有几处提到:&1t;/p>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海外北经》)&1t;/p>

        2、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枏,多竹箭,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赤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中山经》)&1t;/p>

        夸父追日的故事就在这几个片段里,我们来还原一下:所谓的夸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或者叫做夸父族,身躯巨大,隶属于刑天系,居住在夸父国,并有以其命名的夸父山,山上的树木多为制作兵器种植,兽类也多为其坐骑,或者攻击凶猛之类。战事生在海外北,夸父族领负责追日(其实就是天帝的飞船),并在禺谷追到,在激战中,日释放出了巨大的热量,将河水渭水都烤干了,夸父族非常干渴,又没有足够的水喝,于是逃走去大泽,但还未走到就被应龙歼灭,夸父族丢弃的拐杖有两支后来化育成了桃林。&1t;/p>

        除与黄帝有关战事外,有关大禹的战事也有几处记载:&1t;/p>

        1、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冲南方。(《海外北经》)&1t;/p>

        2、共工臣名曰相繇,九蛇身,自环,食于九山。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大荒北经》)&1t;/p>

        相繇即为相柳氏,该战事牵涉海外北与大荒北,范围较大,整体在大6北部区域。共工为炎帝系,大禹为黄帝系,大禹杀相柳氏的典故,并非炎帝与黄帝之战,至于相柳氏是自己作乱,或是背叛组织,至于大禹是受命而为,还是自行决定,书中没有提及,我们也无法判断,所以把这个典故单独拿出来。但是与神话结合的话便有趣了:共工则与祝融或颛顼征战而败,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是颛顼之孙,虽然神话版本不同,不过颛顼执政为帝,在位期间,共工与祝融为战,也算是共工与颛顼为战,实质上一样,结果是共工战败怒撞不周山,直接导致天现残缺,然后接着是女蜗补天,天柱断裂天便要塌下来与地相合,于是天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于是天地分离,接着是大6撕裂,洪水滔天,时间是噎鸣生岁十二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是共工之孙。而后又有大禹治水随山浚川,剿灭相柳氏。这一系列事件是连续的,所以可以推测,颛顼、老童、祝融、共工、后土、噎鸣、重、黎、大禹都曾活在同一时期。而且可知,天地分离的原因并非两个文明的征战,实乃是天帝一方自相战乱引起。&1t;/p>

        此外,书中还有关于羿的两处重要事件:&1t;/p>

        1、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持戈。(《海外南经》)&1t;/p>

        2、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海内经》)&1t;/p>

        综合可知,羿隶属于天帝系,第一件事是在寿华之野杀了凿齿,第二件事是奉天帝之命下凡扶助下届各国,至于细节书中并未体现,据传古本《山海经》有记叙,不过至少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众所周知,这便是其中一个。&1t;/p>

        据说历史上有一个大羿,一个后羿,大羿是帝尧时人物,后者是夏太康时期人物,这是神话流传中出现的一个误会,射日者为应为大羿,书中称之为羿,我们便称之为羿。故事情节大概是说在大尧时期,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致使大地龟裂,河水干枯,寸草不长,民不聊生,于是天帝派羿下届,羿善射箭,射落九个,解决了问题。&1t;/p>

        且来回顾《山海经》,帝俊妻,也就是天帝妻子羲和创生十日,十日分别在不同地域出没,大尧时期在帝舜、大禹之前,也就是天地分离之前,所以事情的真相大概是这样:十个太阳本来各自有升起降落,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司职日升月落的神出现差错,于是在某段时期,十个太阳竟同时升起,热量巨大无比,使得下届无法忍受,于是天帝便令羿下届解决,最终事情完美解决,故而书中有“使日月无相间出没”的描述。当然还有更可能的另一个原因,下章进行详解。&1t;/p>

        书中还有一处战事也比较重要,且来看:&1t;/p>

        有人无,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走厥咎,乃降于巫山。(《大荒西经》)&1t;/p>

        这就是著名的成汤伐夏,这个事件生的很晚,大概在商朝建立的时候,但比大家想象中要生更早,至少是在“大比赤阴,是始为国”与大洪水之前,所以中国追本溯源最早不是夏朝,而是大比赤阴建立的这个国家,再之前大6都是连在一起的。此外,书中还有危与2负杀窫窳的记载等,但我们未能得出有效信息,故不详述。&1t;/p>

        &1t;/p>

        &1t;/p>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39/39840/182888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