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迎接紫薇圣人 > 第二十五章 序卦传(三)

第二十五章 序卦传(三)


&1t;/p>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1t;/p>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1t;/p>

        (翻译:大衍之数是五十,有功用者四十又九。将四十九根蓍草分为两束,用以象征天地。拿出一根挂于两束之间,以象征天地人三才;以四根为一组分数一束蓍草,以象征四时;将余下的蓍草放置于一边以象征闰月;每五年再一次闰月,所以再将另一束蓍草的余数放置于另一边,之后将两边蓍草合在一起挂于两束之间。&1t;/p>

        天为一、三、五、七、九,地为二、四、六、八、十。天数有五个,地数有五个,五个数字相合而各有和数。天数之和是二十五,地数之和是三十,所以天地之数是五十五,即是用以成就变化和感通鬼神的依据。“连山”“归藏”“周易”同是如此,只是文明依托的基础不同,此事后提。&1t;/p>

        占成乾卦所用蓍草数为二百一十六,占成坤卦所用蓍草数为一百四十四,共计三百六十,与一个年度天数相当。占成《易》上下两篇所用蓍草数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与万物的数目相当。所以用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成就了《易》,四个步骤为一变,经过一十八变而完成一卦。八卦为其小成,由此引申,触类旁通,天下的事就襄括其中了。彰显道神之德行,所以可用以应对人事,辅助神灵。?孔子说:“通晓变化之道的人,就知道神灵的所作所为了。”&1t;/p>

        备注:1、“大衍之数五十”,《易》中没有专门的解释,历朝历代各有不同看法,有认为大衍之数即为天地之数,故大衍之数应为五十五,更多则从各种数理入手,将其相加得出五十。其实,要想弄清本意,必须从根源入手。《易》之六十四卦来自于后天八卦重叠,后天八卦则来源于一次天地巨变。天地有巨变而后有《易》,故而占卜的原则是不动不占,有变化才可以进行占卜。&1t;/p>

        再看八卦的前身——河图洛书,先说河图,白点为天黑点为地,故而天为一、三、五、七、九,地为二、四、六、八、十,天数有五个,地数也有五个,天数之和是二十五,地数之和是三十,所以天地之数是五十五,不过它反应的是上古时代。但细看该数字,阴阳很明显是不平衡的,既然不平衡就必须变化,有变化然后有《易》,即文中所说“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1t;/p>

        再看洛书,这是地球重归阴阳和谐后的状态,以天为中央,黑点与白点都是二十点,天地之间达到了和谐,然而其数之和为四十五,这是个不和谐的数字,原因在于在天地的层面,天数五缺少对应,《内经》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因此加上地数五,共计五十,这就是大衍之数。&1t;/p>

        来看后天八卦,后天八卦代表天地之间的万物取象,坎为一,坤为二,震为三,巽为四,乾为六,兑为七,艮为八,离为九,其数共计四十,唯独缺少五,五为中央,八卦本身和谐,若天数有五,地数也该有五,这样天地之间与天地本身便达到了平衡和谐。衍,有满之意,从数理分析,天地之数,从一至九,九为数之极,天地合十,数满则复,复则如初,天地又重新运转。故所谓的大衍之数其实就是天地之间阴阳和谐之数,同时也是现在的天地之数。&1t;/p>

        2、“大衍五十,其用四九”,并非留人一线生机,“易”有变化之意,而“一”指的是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一”是恒久不变的,故而要取出一,取用四十九。&1t;/p>

        3、“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二即天地,挂一则有人,你道为何天地其数若干,人之数只有一个,那是因为这个“一”代表着占卜之人。&1t;/p>

        4、“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三百六十,当期之日,是以气数来讲;三百六十五,当期之日,是以天度来讲。《六节藏象论篇》曰:“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1t;/p>

        另,闰月是中国农历的名词,农历因为是阴阳历,要同时兼顾月亮和太阳,每个月都要保证十五或者十六是满月,所以每个月大约是29.53天,阴历又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o天,小月29天,所以一个农历平年天数为三百五十三、三百五十四或三百五十五天三种情况,这样一年年累积下来,会和季节脱节(因为地球公转周期是365天),故而五年两闰。&1t;/p>

        5、“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世界物种多样,人类总有触及不到的区域,比如高空,比如深海,但以《易》算,万物之数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千万不要对这个数字有所怀疑,《易》与天地齐平,以明万物之情状,故二篇之策以当万物之数。&1t;/p>

        此乃天地阴阳和谐之数,时代展到现在,由于人类暴力贪婪,逐渐打破和谐与平衡。据预言里讲,该时代正处于与另一个时代的交接,则世界正处于从一个平衡走向另一个平衡的过渡。所以《周易》对于这个时代的占卜就行不通了。简单来讲:从河图到洛书的变化,即是《周易》成立推演的依据。上古天地之数是五十五,阴阳并不平衡,不平衡就要变动,最终结果又回归阴阳平衡,这就是《周易》成变化而行鬼神的依据。推而小之,放到个人身上,若是处在一个平衡之中,那么自然无需变化。平衡一旦打破,就必须变化,直至达到另一个平衡为止,故而《易》可提供明示。但如果一个人反复无常没有定性,就没有平衡而言,那么即使卜卦也没有意义。《礼记·缁衣》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如今,因为人类主动性的提高与科学的展,干预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大,又打破了目前的平衡,证据有很多,比如虽然物种有新生有灭绝,但物种的灭绝已远大于新生;比如各国男女比例的失调,我国尤为明显,后果有多严重想必不用我多费口舌。既然不平衡,那么《易》就不能作为推演的依据,自然需要变动,直至达到下一个平衡,等待新的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设卦观象而后重新演易,新《易》即可推演平衡后的世界。若是一本《周易》可以万世永传,那《连山》、《归藏》为何被《周易》取代呢?天地有所变,“易”同样要变。若要问这种变化源自何时,大概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吧。&1t;/p>

        7、“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所谓“可与佑神”就是辅佐神掌管世界,这是人类的使命,同时也是“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的终极答案。&1t;/p>

        8、《周易》原本便是卜筮之书,以下为《周易》卜卦方法的介绍,今人一般称作大衍筮法,是《周易》原文中载入的唯一筮法,要学《易》先学筮,下面来看这最古老也最标准的筮法:&1t;/p>

        第一步:选择一处洁净的屋宇作为蓍室,座北朝南,把床放在屋子中央。装有蓍草的竹筒、木筒或漆布袋放在床的北半边的木柜中。&1t;/p>

        第二步:在木柜的南面放置一个木格,木格上放置香炉点香,用作占筮致敬之用。&1t;/p>

        第三步:洗砚,注水,放置一支笔,一方墨在香炉旁。、&1t;/p>

        第四步:筮者要穿清洁的衣服,面向北,洗手,焚香致敬。&1t;/p>

        第五步:取出竹筒里的5o根蓍草,占筮之时,两手执草在香上熏过,心中默念:“假尔泰筮有常,假尔泰辞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于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惟尔有神,尚明告之。”然后左手拿过一根蓍草不用,象征乾坤还未分开时天地混沌状态的太极。&1t;/p>

        第六步:将余下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为两束,左右手各握一束,左手象征天,右手象征地。&1t;/p>

        第七步:从右手中抽出蓍草一根,悬挂于两束中间,或将其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以象征人。&1t;/p>

        第八步:用右手计数左手中蓍草。为象征四季,需以四根为一组计数,数到最后4根或少于4根时,夹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象征闰月。这样数完以后,左手中蓍草或余一二根,或余三四根。&1t;/p>

        第九步:接着数右手放下来的蓍草,也是以4根为一组,直到最后4根或少于4根时,夹在左手中指和食指之间。这样数完以后,原先左右手两手蓍草所剩的余数,若左手余一根,右手必余下三根;左手余下两根,右手必余下两根;左右余下三根,右手必余下一根;左手若余下四根,右手也必余下四根。&1t;/p>

        第十步:这时,左手小指夹的一根象征人的蓍草,加上刚才左右手余下来夹进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之间蓍草的和,如果不是九,就是五。这时第一变。此为《系辞传》所说“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至此,“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营完成。&1t;/p>

        第十一步:将左手所夹所有蓍草取下来合在一起,放置一旁。这时候,剩下的蓍草不是四十根就是四十四根,然后又用与第一变同样的方法,把剩下蓍草分别握进左右手。如前将一根蓍草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再将左右手蓍草以四为组取余。完成后,取得的余数,若左手为一,则右手为二;若左手为二,则右手为一;若左手为三,则右手为四;若左手为四,则右手为三。这是第二变。&1t;/p>

        第十二步:把第二变余下的八根或四根蓍草除掉,然后又用与之前同样的方法,剩下的分夹在左右手各指间的余数,不是八根便是四根。这是第三变。&1t;/p>

        经过三变,除去三变的余数四或者八,将会出现四种情况:1、余三十六根;2、余三十二根;3、余二十八跟;4、余二十四根。将余数用四整除,会得到六、七、八、九四种结果。六是老阴,七是少阳,八是少阴,九是老阳。三变得一爻,六爻则需十八变,于是一卦乃成。比如自第一爻至第六爻分别得出八、八、六、九、八、八,此为豫卦,该卦又叫做本卦。这还没完,《周易》有一个重要的法则:老变少不变,这个法则仍然来自于阴阳,简单来说就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所以老阳要变为少阳,老阴要变为少阴,所以要六爻之数变为八、八、九、六、八、八,变成了谦卦,该卦又叫做变卦,变卦中变动之爻叫做变爻。得出变卦与变爻后就可以根据《周易》进行占卜,从而定其吉凶。&1t;/p>

        最终,礼毕后蓍草与笔墨回收保管妥当,筮者焚香致敬而退,有始有终功德圆满。如求人占筮,则本人焚香,向筮者做揖而退。&1t;/p>

        为通俗易懂,故而以白话分解筮仪,若人有疑者,可查阅朱熹所作《周易本义·筮仪》,其中有所不同者,也以其为准。&1t;/p>

        占卜之时,有几点务必重视:1、《易》齐同于天地,卜筮即是向天地或神明求得启示,必须心怀敬畏,摒除私心杂念。不畏天地,不敬鬼神,占之无益。《礼记·少仪》曰:“不2问。问卜筮曰:义与?支与?义则可问,志则否。”。所以善卦者不自卜。&1t;/p>

        2、不动不占,无事不占。不为同一事情反复而占。《蒙卦》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意思是说不是我有求于童子,而是迷惑的童子求我,第一次卜筮告知,多次就是亵渎,亵渎就不予告知。《左转》引逸诗曰:“兆云询多。职竞作罗。”意思是说,占卜次数太多,都是些结网织罗的事。可知对天要心怀敬畏,不要随意麻烦神明!试想,人有事求诸鬼神尚可,鬼神有事求于人则若何?&1t;/p>

        3、卜筮是卜与筮的合称,卜是占卜,又称龟卜,即用龟甲进行占卜;筮是筮占,即用蓍草进行筮占。《左转》曰:“龟,像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像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1t;/p>

        龟以象告吉凶,筮以数示祸福。但卜与筮并非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能适用。《礼记·表记》曰:“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筮;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大庙。”可知,上下有别,一般而言天子只用龟卜,众人仅以筮占。所以各书多偏向于筮占阐述,而龟卜之法久已失传,故仅以筮法1un。&1t;/p>

        3、筮仪步骤虽繁多,然而并非多此一举,《阴阳离合论篇》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繁杂的步骤便是推演的过程,天地之间分为阴阳,这是最大类的划分,而后继续推演,将阴阳重叠,又有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阴阳这个东西就像丈量世界的一把卡尺,越将其推演重叠,卡尺的范围就越加缩小,对于事情变化的把握就越加准确。虽然阴阳推之可千可万,但到人类社会的尺度,六十四卦便足以够用了。&1t;/p>

        5、“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句话是真的。《礼记·表记》曰:“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故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卜筮不相袭也。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不违龟筮。”曰:“君子敬则用祭器。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是以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可知,虔诚恭敬的对待天地神明,无论是于外(天下),还是于内(自身),都会收到诚信的回复。所以于外而言,三代卜筮盛行,后世渐以偏离;于内而言,信则有,不信则无。&1t;/p>

        6、后世又衍化出许多卜筮之法,但只要其缺乏推演过程与变化依据者,不能作为占卜依据。&1t;/p>

        &1t;/p>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39/39840/183225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