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天河倒悬 > 第29章 总有刁民算计朕

第29章 总有刁民算计朕


李赤心侧马山丘上,月光照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把李过的身影映衬得异常的高大,有时他的影子甚至遮蔽了一个山丘。

        很快一小队前锋营的殿后部队,在整理过行军的痕迹后快追上了李将爷,望见自家将爷驻马山丘等候自己的身影,后队士卒无不垂泪,各自的心中暗血誓,“愿为李将爷效死!”也就是说,李赤心童鞋躺着,无意中就中了美好的一枪。

        见最后一队人马顺着山道消失在茫茫群山之间,李赤心收回思绪,刚才已经初步测算过了,后世自己到过这个地方,绕过几座高岭,密林深处隐藏着一处名叫老鸦台的地方,此处群山环抱,隐秘之处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山环,李博士见到过考古队曾经在那个地方掘出一处名叫老鸦观的道观。

        一众亲将见自家将爷时而仰望北斗、时而面向群山,一脸的庄重,无不相信李将爷的承诺,相信会凭着一身本领,带着大家闯出重围,在这人命贱如狗的年代闯出一条生路。

        李赤心谋算已定,吆喝一声,纵马带着亲将下了山丘追赶大队去了。

        今年不同往年的气息,尽管是正月的夜晚,北京城也已经静街,完全看不出新春尚未过去的样子,反倒是显得特别的阴森和凄凉。棋盘街等重要的街口都站着头顶红缨身穿胖袄的兵丁,吆喝着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家家户户的大门外都挂着红色的或白色的纸灯笼,可是灯光昏暗,在房檐下摇摇摆摆。在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用木版印刷的戒严布告。在又窄又长的街道和胡同里,时常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闪现一下,又在黑暗中消逝了;时紧时慢、无精打采的锣声、梆子声也在风声里渐渐远去。

        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最近有点小烦,雪灾、旱灾、风灾、蝗灾加快消耗了各地苍敖仅有的存粮,永备仓中已经可以骑马了,自己老朱家的天下从没有像自己如今这样穷过,老朱家的皇帝,除了太祖、太宗就没有像自己这样勤奋的皇帝,可是每当看到常服上的补丁就会严重打击自己的兴致,你见过那位皇帝会穿打补丁的衣服,据锦衣卫的谍子报传,自己老丈人家的一只狗,在冬日里都要耗费一两金子穿并上新款的冬装。

        紫禁城内已经掌灯,儿臂粗的金丝大蜡出明亮柔和烛光,照亮了崇祯御案上的一本打开着的补牍,年纪轻轻却已经生出华的皇帝头疼地撇了一眼,这是吏科给事中吴麟征的补牍,文中云:“边臣不可令有惧心,不可令有死心。臣读吴三桂疏,言切情危,若有格格不忍言之意,臣知其有惧心。始以裹革自任,终为父兄乞恩,臣知其有死心。今寇势方张,不使徙近悍御京师,则何恃乎?”

        所谓补牍你可以理解为小报告或者是思想汇报之类的,文中的吏科给事中相当于组织部干部科科长,这位给事中告诉崇祯,在内有流寇外有小辫子的今天,您老人家一通瞎指挥堪比蒋总司令,有功了您自己得着,有过了推给臣下,所以是文畏死、武惧战,虽然武将们不得不表决心,可从他们托付后事的小动作可以看出来,这些位将军们感情是有了比让他们死还可怕的事儿---对阵清兵……

        崇祯皇帝知道自己现在是没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的筹码了,文臣中杨嗣昌是个能做事儿的干才,最近崇祯觉得使用杨嗣昌是越来越顺手了;洪承畴的才干是有的,可威望略逊,不足以服众尚需要历练;孙传庭人虽有才,可好大喜功、目中无人,充其量算半个;汪乔年衷心是有,才干么……所以只能算半个。如今的武将里,吴三桂算是不错的一个,人尽管年轻,可好歹是祖家一脉需要示之以恩,其又随他的舅舅祖大寿守卫辽东多年。

        自己一朝中堪称文武全才的可就寥若晨星了,充其量就一个卢象升,可眼下自己还指望不上他,刚才剿灭了高闯,五月间他的父亲在回宜兴原籍的路上病故了。他曾经连上十疏,哀恳自己准许他请假奔丧,在家乡守孝三年。卢象升的奏折上说他希望将父亲埋葬之后,在墓旁盖三间草房,住在里边,谢绝交游,借着“庐墓”的机会安心地读三年书,然后再出来为自己“效大马之劳”。

        但是年轻的崇祯皇帝心中明白:现如今的儒臣们在父母死后都喜欢拿庐墓三年的话妄自标榜,实际上他没有看见一个做大臣的曾经那样做过。他自信地认为,卢象升请求回籍奔丧是真,不过庐墓三年的话就呵呵了。

        (本章完)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41/41303/184843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