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大清枭臣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奉诏讨逆大元帅何

第一百三十二章 奉诏讨逆大元帅何


更新时间:2012-09-01

        何念祖在说服各国领事后,兰芳舰队继续北上。而与此同时,一直关注兰芳舰队动向的朝廷再也坐不住了。

        本来朝廷是指望着列强能挡住兰芳军队的,可谁想到列强也不好使了。

        清廷慌忙下令南洋、北洋舰队出海拦截兰芳舰队,

        可南洋舰队此时已经是个空架子,北洋舰队在甲午一战后基本上全军覆没,如今连一艘大点的战舰也没有。连自己的家门口都看不住,如何还能出海迎敌?

        且地方督抚态度也是暧昧异常。慈禧囚禁光绪走了一步臭棋,这让忠于皇帝的地方督抚们也起了一丝抵触的心理。如今这些督抚们不骑兵相应兰芳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对抗“勤王义师”,这怎么可能?

        最先表态的地方总督是两江总督刘坤一。刘坤一对慈禧囚禁皇帝非常不满,这老哥儿绝对是个忠君爱国的典范。

        儒生出身的刘坤一在甲午战争前绝对是个保守派,排斥任何的洋务改革。可自从甲午战败后,刘坤一的思想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把甲午战败的原因都归咎于慈禧与李鸿章身上,对于慈禧也愈发不满起来。加入主张变法的强学会就能说明刘坤一对皇帝的支持。如今慈禧囚禁光绪,更让刘坤一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如果光绪没有写衣带诏,如果兰芳没有“出兵勤王”,那刘坤一就算不满慈禧,最多也就是口头上发泄一下不满。但是现在光绪皇帝的衣带诏书,还有兰芳军队的“勤王”,都让刘坤一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匡扶皇室,重振大清的机会!

        得知兰芳舰队从上海继续北上后,刘坤一立刻通电全国,支持兰芳巡抚何念祖“勤王”,同时劝谏慈禧,立刻释放皇上,退居颐和园,并且还政与皇帝。

        刘坤一的一封电文,震动了整个中国。将南北之间混乱紧张的局势和气氛一下震开,也给对甲午后对局面不满的热血志士们一个新的希望。尤其是康梁一党,更是欢欣鼓舞,大赞刘坤一,称之为“忠君爱国之典范”。

        刘坤一的通电让天下督抚在也坐不住了。现在的局势,已经迫使地方不得不选择一个阵营了。是继续支持慈禧,还是选择光绪,这已经是地方面临最重要的问题。

        继刘坤一之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发表通电,规劝太后荣养,皇帝亲征。

        李鸿章的一封通电,让控制朝廷的后党更加雪上加霜。李鸿章不比刘坤一,长达二十余年经营直隶,让李鸿章的势力早已在直隶等北方数省盘根纠结,庞大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虽然甲午一战被日本消耗不少,可李鸿章的影响力依然巨大无比。在李鸿章通电之后,直隶、山东、河南、辽东数省先后出现了不稳迹象,最让朝廷恐慌的一点就是,朝廷忽然发现,各地的练军有些指挥不动了迹象了。

        北方军队不稳,让朝廷里的后党大为恐惧,连忙下旨命湖广总督张之洞调兵“勤王”。

        张之洞清流出身,一向热中洋务,当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正是此人首先倡议朝廷编练新式军队,裁汰旧营,而且以身作则,署理两江总督时就练了一支数千人的新军,号“自强军”,战后回任湖广总督,自强军虽未带回,但这练新军的主张却更强烈了,后来朝廷大练新军,北有袁世凯,南有张之洞,都恪尽职守,尽力编练,以致有“南张北袁”之称,湖北新军冠居南方各省,正是由于张之洞的全力督促。

        张之洞虽然是慈禧提拔起来的,可这位也是正统的儒生出身,对慈禧把持朝政,“雌鸡司晨”也是略有微词的,而且他已经看明白了大势,太后一党已经是日暮西山,皇上亲政已经为大势所趋,不可避免了。

        张之洞拒不奉诏,更让朝廷感到大难临头。尤其是在这紧要关头,朝廷察觉直隶总督王文韶有谋划迎兰芳军队入京“勤王”的迹象。慈禧为首的后党大骇,立刻下令王文韶夺职,任命军机大臣荣禄为直隶总督,总统直隶各军,拱卫京畿。

        荣禄走马上任后,立刻对直隶境内各军统领大加拉拢,其中尤以宋庆、董福祥、聂士成、袁世凯所部及北洋各军更是荣禄拉拢的目标。

        上任第二天,荣禄就奏请合宋、董、聂、袁四军及新募亲军联为一气,构成武卫军。朝廷立刻准许。

        荣禄跟王文韶不同,他久镇京畿,在直隶各军中素有威望,尤其是对袁世凯还有提拔之恩,去年御史弹劾袁世凯案,荣禄以查无实据结,并疏称袁世凯为不可多得之员。大力保住了袁世凯。别的不敢说,至少袁世凯手下的七千新军是肯定听他的。再加上不属于淮军系统的董福祥部,荣禄还是牢牢的掌握住了直隶军权。

        就在荣禄忙着部署军队抵抗兰芳军时,山东巡抚毓贤应荣禄之命,带领山东兵马乘铁路进京“护驾”。

        毓贤带来的山东兵马近三万人,这让后党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毕竟,这天下还是有“忠臣”的。

        毓贤的出现,使心慌意乱的慈禧如同黑夜里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欣喜异常。慈禧召见他时,询问他对时局的看法,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兰芳为乱臣贼子,臣必以死以拒之!

        慈禧很久没有感到如此振奋了。她立即下旨,命毓贤为兵部尚书衔,所有来到北京“勤王”的部队都归毓贤指挥。

        甲午前夕,满清在全国的八旗兵力为25万人,其中驻防直隶境内的有15万人,驻防东三省的有五万人,绿营兵力为45万人,在直隶境内有5万人。总计全国常备军70余万人。

        但实际上在李鸿章计算的北洋边海防军队数字里,却出现了八旗、绿营根本不在其内的咄咄怪事。

        这种怪事的缘由,是清朝官场内几乎尽人皆知、但是又说不得的秘密。自从入主中原以来,八旗、绿营的战斗力每况愈下,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缺乏更新,更重要的是吏制的腐化和训练的废弛。鸦片战争中八旗绿营被西洋列强打得疲于奔命,到了太平天国战争时,更是全无一用。甲午战争前,这支大清的常备军战斗力早已尽丧,只能勉强充当维持社会治安的角色。可就是这么一支腐烂到极点的“军队”,因为是曾经帮助打下江山社稷的皇朝子弟兵,属于赖以维系朝廷存在的“祖宗旧制”,每年朝廷并不宽裕的财政要为这支吃闲饭的队伍支付2000万两银上下的粮饷开支,相当于北洋海军建军购舰的全部费用。

        好在经过甲午一战后,朝廷才算彻底了解了直隶驻防军已经糜烂到一个恐怖的地步,又编练新军,到了现在,直隶能够作战的兵马加起来也有接近9万人之多了。当然比起明面上20万的兵力,这9万人的兵力就显得有些讽刺了。

        加上毓贤带来的山东兵马近三万人,山西、蒙古等地也相继派来一些“勤王”兵马,又凑了5万人左右,算上直隶原来的兵力,目前直隶已经汇集了近15万兵力。

        11月7日,兰芳舰队抵达大沽口,随即以一个步兵师的庞大兵力进攻大沽炮台,同时战舰也对炮台进行武力压制。

        兰芳军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在名分上拥有先天优势。加上大沽守军是淮军一系,根本没有抵抗的心思,仅仅象征性的开了两炮,大沽炮台就挂起了白旗。

        整场战斗在不足一个小时之内就宣告结束,大沽2000余守军直接投了兰芳军,调转枪头成了“勤王急先锋”。

        兰芳军在大沽停留一日,随即向天津进军。

        天津由荣禄亲自坐镇,其麾下兵马计有宋庆、聂士成、袁世凯部共计七万余兵马。而参与进攻天津的兰芳军只有三个师五万人。

        数量上天津守军占了上风,不过兰芳军的火力,装备,还有训练都强出武卫军不止一筹,面对强势的兰芳军队,荣禄的武卫军只能选择固守。

        11月11日,兰芳军先头部队15000人抵达天津。率先抵达天津的兰芳陆军第三师并没有直接展开进攻,而是选择就地驻扎,等待后续部队抵达。

        兰芳军的实力朝廷不知道,可荣禄是知道的。这要得益于英国人与日本人的情报。荣禄深知自己麾下兵马数量虽多,可大部分都是中看不中用的家伙。唯有袁世凯编练的新军还可以与兰芳的军队有的一拼,可袁世凯编练的新军才不过七千人马,武器比起兰芳军来还要差上许多。

        困守孤城乃取死之道。趁着兰芳军主力未至,荣禄决定先用优势兵力出城决战,哪怕用人命去堆,也要先击败兰芳这支先锋部队,要是能挫败了兰芳军的锐气,这场仗也就好打了。

        荣禄当机立断,立刻召集宋庆、聂士成、袁世凯三人商议进攻兰芳军之事。聂士成与宋庆自从荣禄来了之后,手里的兵权被荣禄削弱不少,虽然官衔一加再加,可谁都看得出来朝廷这是在防备他们这些老淮军的人。

        甲午战争时期,宋庆受命帮办北洋军务,率部赴九连城,节制各军。声言“此行如不能奏攘倭之功,唯一死以报国。”签订《马关条约》时。宋庆反对和约,在致督办军务处电中表示“愿与天下精兵舍身报国”。却被朝廷革职留任。当时宋庆就对朝廷憋了一肚子火,现在要不是兰芳军来了,朝廷迫不得已借助与他,恐怕宋庆想要起复还不知等到猴年马月呢。

        本来宋庆就对慈禧等后党在甲午时期的不作为感到不满,再加上李鸿章在南方的通电,他们这些淮军旧部的心思自然就活泛起来。

        当着荣禄的面,宋庆等人自然满口的赞同,可一出总督府,宋庆就把聂士成拉到自己的军营,跟他商量:“中堂在南方通电,劝谏太后还政,那兰芳军也继承我淮军、北洋而建,跟咱们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咱们淮军之间何苦自相残杀。太后把持朝政数十年,可大清国势却江河日下。如今兰芳有皇上亲笔所书的衣带诏,已经占据大义,太后囚禁皇上,已属倒行逆施,依老夫之见,咱们还不如跟兰芳站在一块,兵发北京,劝太后还政得了。”

        聂士成沉吟了一下:“老哥哥,咱们……这是要造反啊!”

        宋庆立马说了:“这算什么造反?咱们效忠的是谁?是大清,是爱新觉罗皇室。不是姓叶赫那拉的太后。咱们支持皇上怎么能算造反?”

        聂士成道:“可袁世凯还有七千新军,荣禄对袁世凯有恩,这些新军对荣禄也是忠心耿耿,有他们在,对咱们举事倒是个障碍。”

        宋庆满不在乎的道:“袁世凯的新军才不过七千人,咱们两家合到一起足有五万人,整个天津守军才不过七万人而已。怕他何来?”

        聂士成想了想,一拍大腿:“就这么办,咱们今晚就开城门,引兰芳军入城!”

        宋庆大喜:“好,老夫这就派人联系兰芳军!今晚请他们进城!”

        两个人正说着的时候,忽然城南方向传来一阵阵枪炮之声,隔着老远都能听到,宋庆、聂士成大惊:“这么快兰芳军就攻城了?”

        不大一会儿,就有荣禄的标兵疾步跑了过来,老远的就大声喊道:“军门,袁世凯投了叛军,把城门打开,引叛军入城了。总督大人急招军门率兵速往南门镇压!”

        宋庆、聂士成面面相窥:“袁世凯这小子动作真快啊!”

        11月11日,兰芳第三师刚刚抵达天津之际,时任直隶按察使,定武军统帅袁世凯率新军七千投诚兰芳军,随即大开天津城门,引兰芳军入城,随即,天津守城部队的宋庆、聂士成部相继反正。当日,北方重镇天津被兰芳军占领。直隶总督荣禄见势不妙,乔装平民出逃。

        11月15日,何念祖率兰芳主力抵达天津,宋庆、聂士成、袁世凯等投诚将领在先入城的第三师师长木秀山的陪同下,出城十里迎接。

        随行的还有天津大小官员,合计达百人之多,另有天津租界领事团也随行。

        一时间中外人等齐聚天津城南,欢迎何念祖率兰芳军入城。除了已经投诚的宋庆、聂士成、袁世凯等部将士外,天津成立出来看热闹的百姓也为数不少。

        袁世凯率先开城门放兰芳军入城,可以说是献城有功的第一功臣,可袁世凯却一点也不以此为傲,一举一动都非常低调。自从兰芳军进驻天津后,他的定武军就始终老实的呆在营房里。而他本人也很少露面。今天迎接“何大帅”入城,袁世凯也不像宋庆、聂士成那样带了大量的军卒,而是只带了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亲信。

        看着一对对精锐的兰芳军士兵,袁世凯等人羡慕异常。

        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更是望着兰芳军的装备直流口水。曹锟吃醋的道:“论士气,论训练,咱们定武军不比兰芳军差!”

        段祺瑞低声道:“是啊,差的就是装备!还有……”

        指了指脑后,段祺瑞微笑不语。

        曹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他道:“娘的,什么时候咱们定武军也把辫子剪了,我老曹敢保证,军容士气一下子就比现在强一倍!”

        袁世凯瞪了曹锟一眼:“慎言。这话也是你能说的吗?”

        曹锟一缩脖子,讪讪的道:“不就是剪辫子吗?没看兰芳军都剪了。咱们说说还不成吗?”

        “何大帅来了!”

        一直默不作声的冯国璋突然提醒道,立刻的,袁世凯等人面容一肃。遥望远处,一方大旗异常醒目:兰芳巡抚,奉诏勤王讨逆大元帅何。

        兰芳巡抚是何念祖的正式官衔,可什么“奉诏勤王讨逆大元帅”就是他自封的了。反正他有衣带诏在手,只要不是什么王爷之类的离谱称号,尽可随他。

        “闻名不如见面,乖乖,这何大帅的年纪也太小了吧!都能做俺老曹的儿子了!”

        段祺瑞在后面提了曹锟屁股一脚,低声骂道:“作死啊。你不要命了!”

        帅旗下,何念祖一袭巡抚官府,头戴顶戴花翎,脑后还特意夹了一根假辫子,意气风发的骑着从西洋进口的白马,左右尽是全副武装的兰芳军士,风光无限。

        远远的,何念祖就看见欢迎的队伍,军民加起来怕是有两三万之多。不少百姓手里挥舞着彩旗,一支几百人组成的锣鼓、唢呐的乐队正使劲的演奏着。

        宋庆、聂士成、袁世凯等直隶官员打着笑脸迎接何念祖大驾。

        宋庆。聂士成的官衔一点也不比何念祖的低,虽然何念祖挂着一个“奉诏讨逆大元帅”的名头,可那是他自封,算不得数。

        离宋庆等人还有一百多米远的时候,何念祖就翻身下马,步行前行。

        看到何念祖如此乖觉,宋庆、聂士成的脸上笑容更加灿烂了。

        宋庆笑呵呵的对聂士成道:“自中堂之后,我北洋又出一领袖矣!”

        聂士成点头笑道:“年纪轻轻,不骄不躁,难得,难得!”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10/10900/35768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