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 第五百二十一章 敌情的变化

第五百二十一章 敌情的变化


  从眼下上级通报的情况来看,此次旱灾不仅是太行地区。冀南和冀鲁豫那边,甚至比太行区还要严重。此次的旱灾,几乎可以说席卷了整个华北敌后根据地。眼下的太行区,在几个敌后根据地还算是轻的,但也有百分之八十的县受灾。

  各个根据地之间又被日伪军封锁线分割,人员的流动尚且困难,更何况是相互调粮食支援了?再加上之前日伪军对潞东地区,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造成的严重破坏。今年的粮食问题,几乎成了最头疼的问题。

  坐在自己的团部内,李子元静静的思考着,该怎么渡过眼下的难关。一千多人的部队,衣食住行都是大问题。部队吃不饱肚子,那里来的战斗力?还有刘雁来希望能够解救被抓到壶北县城,以及平川据点的青壮年和那些被抢走的大牲口。

  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困难一个比一个大。粮食问题,解救被捕的青壮年,这两个问题现在是头等大事。刚刚经历一场大战,部队眼下构成又相当复杂的情况之下,部队现在有没有打一场硬仗的能力,李子元还是清楚的。

  李子元认为至少没有一个月以上的整训、成型,部队现在至少还无法全部出动。更何况,眼下敌情的急剧变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一时还很难说的清楚。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打了壶北县城,还是平川据点,身后的日军不出动几乎不可能。

  而眼下的部队现状,应该还是以短时间之内休整、整训为好。可这事又同样是火烧眉毛,一旦这些青壮年被送往其他地方做劳工,想要在解救恐怕就困难了。部队目前的现状,又让李子元不能不慎重行事。

  想起刘雁来的嘱托,李子元将视线从门外的天空收了回来,转向身后挂着的整个潞东形势图上。随着形势的变化,整个潞东周边的敌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驻扎在南同蒲铁路和晋东南的三十六师团,已经开始大面积的收缩防区。

  将很大的一部分防区,都已经移交给了伪军。不仅各县的伪警备队,不断的开始扩充实力。甚至还将整个壶关以南的防区,整体移交给了汪伪第二方面军。将自己所有的兵力,都收缩到了铁路和公路沿线。

  同时日军将前一段时间投敌的,晋绥军驻扎晋东的一个保安团,以及先后投敌两个步兵营合编成了一个伪军师,开进了潞东地区。原本驻扎在晋东南的伪晋南建国军,被撤销了编制并入各县警备队。

  在李子元看来,日军这一手玩的是相当漂亮。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他们既需要伪军配合他们,充当打手为他们效力,以减轻对自身的兵力牵制。但对伪军也表现出来极其的不信任,并进行了种种的限制。

  采取了编制给的极大,但真正的实力则压缩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按照这个汪伪第二方面军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晋南建国军以及后期投敌的这个伪军师,编入汪伪第二方面军是最好的一个处置办法。

  但日军却并未这么做,而是将投敌这部分晋绥军,单独变成了一个师。在拆散了晋南建国军之后,将这个师调入潞东地区接替原来伪军防务。这种分而治之的办法,即减轻了日军自身的负担,并在整体上加强了伪军的实力。

  可几部分伪军分属各个建制,导致其各部各自为战,又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即便是其中一部分伪军有异动,但也先不起来什么太大的风浪。各县的伪警备队自成一体,只服从各县的日军驻军指挥。

  南面的汪伪第二方面军,表面上是归属南京汪伪政权管辖,实际上是自成一体。除了那位总司令之外,南京方面是指挥不动的。这支伪军现在有两个军的编制,在加上直属部队足足三万人的武装。

  老西北军底子出身,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弱。在日军整补之下,装备也算是精良,自己还设置有一个兵工厂。可以制造手**、复装子弹,以及少量****。不过这个汪伪第二方面军怎么应对,那是军区的事情,暂时还轮不到自己操心。

  而自己眼下需要考虑的两股伪军之中,除了潞东地区的伪警备队这个老对手之外。就是日军利用之前投敌的晋绥军编制成的,表面上是一个师的建制,实际上兵力只有三千多人的师。

  这个师明面上归属山西伪绥靖公署指挥,实际上却是由长治日军,直接控制的一支机动部队。尽管晋绥军的战斗力普遍不强,但李子元却并未因为这一点轻视这支伪军。就算打野战不行,可是擅长打防御战却是晋绥军一个强项。

  不过敌情虽说出现了变化,但也并非都是坏事。三股伪军各自隶属不同的建制,可以说各自为战。表面上都是归日军指挥,但是究竟心理怎么想的,只有这些伪军将领自己知道。日军这种手段,虽说加强了对各部伪军的控制,避免任何一家做强威胁到自己。

  但三股各自为政的伪军,倒也是减轻了潞东地区敌情上的压力如果当面的伪军拧成一股绳,带来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可三部分伪军各自为战,这固然有利于控制,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伪军的协调能力。

  同时因为这些伪军出身以及之前的渊源,并因为争夺地盘和势力范围的原因,之间相互矛盾可谓是相当的重。李子元看的很清楚,如果自己打了这个伪军师,南面的汪伪第二方面军绝对不会救。

  即便是日军协调增援,但整个行动上肯定也是糊弄为主。同样,打了汪伪第二方面军,这个伪军师也绝对不会出力。除了各自为政之外,恐怕之前西北军与晋绥军之间的恩恩怨怨,也会掺杂在其中。

  当年的中原大战,晋绥军在那位老奸巨猾的山西王运作之下,基本上没有实力大损。除了少数掩护部队之外,基本上成建制完整的撤回了山西。而与其并肩作战的西北军却损失惨重,基本上丢光了主力。

  晋绥军全军而退,西北军却是土崩瓦解。除了少数撤到晋南的残部之外,整个西北军大部分都投向了中央军。当然这与当时西北军内部不和,在中原大战之前就没有形成统一意见。而晋绥军内部很团结,也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被坑了一个半死的西北军上下,对晋绥军各部恨得要死。甚至可以说在中原大战之前,西北军绝大部分的将领,就对晋绥军不信任。再加上战时承担了两军绝大部分辎重和军饷供应的山西王,对两军待遇上差别对待。

  一个有罐头吃,弹药打掉多少补多少,到月就开军饷。一个连咸菜都吃不上,弹药补充异常的困难。结果,一个全军而退,一个彻底的分崩离析。当然,也不能不说那位山西王对部队掌控能力也算是一流的。

  即便是现在局限晋西一地,晋绥军也没有出现大面积投敌的部队。只是他的晋绥军全军而退,却是坑苦了西北军。尤其是汪伪第二方面军那位孙老总,更是从省主席到方面军总指挥,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整个中原大战之中所有西北军参战各部队,他的部队损失最重,没有一支能够退过黄河保存下来。大部分都被缴械,小部分则脱离他自由行动。丢光部队后几年的寓公生活,让这位孙老总恨晋绥军恨的牙根直痒痒。

  所有西北军将领之中,他是最恨晋绥军的一个。对晋绥军出身的伪军,也一样没有好印象。他的第二方面军抵达晋东南后,第一件事情便抓地方权力。那些晋绥军出身的地方杂牌伪军,基本上都被撤了一个精光。

  二者之间的矛盾,对于整个潞东分区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至少打一个,另外一个绝对不会全力增援。不给来一个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就已经很给面子了。即便是有日军居中调动协调,恐怕也很难让这几波势力和平共处。

  不大打出手,已经很给日本人面子了。日军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将这支伪军调到山西的,远离一战区的中央军。以这位老兄和他部队对晋绥军的旧怨,恐怕打死他也不会被二战区拉回去。

  而在林县和中条山的钉子被拔出之后,整个晋东南距离一战区相当的远。倒也不怕这位老兄,再一次的反叛回去。日军这一手,可谓是领悟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精华。但这一点对于潞东的八路军来说,的确是一个相当的好事。

  不过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一点李子元却是注意的。汪伪第二方面军与那个伪军独立师之间的关系不睦,中间给自己创造的机会很多。但这个伪军师与县警备队之间的关系,却是另外一件事情了。至少要比与那个汪伪第二方面军,关系应该要紧密的多。

  各县的伪警备队都是各地日军驻军直接控制,但这些伪警备队大部分都是或是原晋绥军失意人员组建,或是原来山西省**所属的民团、保安团投敌后改编。与这个伪军师至少在香火上,还是有一些情缘的。这其中不仅仅是乡土观念,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同时这个伪军师直接归属三十六师团指挥,各县伪警备队也是归属各地的日军指挥。这两支伪军表面上看不是一个建制,但实际情况来看未必如此。李子元有种感觉,这两支伪军之间的关系不正常。自己无论打了那支,另外的一支肯定全力救援。

  至于这个伪军师编成的部队,并不在此次日军扫荡范围之内,究竟是怎么投敌的。是被日军抛出的高官厚禄诱惑拉下水,还是与自己部队原有内部矛盾导致的投敌,还是因为其他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投敌的。这一点,李子元并不想知道。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15/15651/314663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