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苏家屯的变迁 > 第二百五十四章,苏老二当“官”。

第二百五十四章,苏老二当“官”。


  乡政府里的一个干部在街上开了一个卖炊具的门市部,那干部和苏老二熟悉,就提议让康素贞到他的门市部里当售货员。就这样,苏老二一家五口人来到了小黄镇的镇上生活了。

  苏老二尽管学历不高,但他的骨子里渗透着为社会建功立业,为苏家光宗耀祖的成分。不用别人提醒,他知道自己今天的日子来之不易,工作上他半点都没有马虎过,他潜心地钻研教材,他不但钻研小学数学,还钻研小学语文。

  每年重点中学招生,对全乡各小学而言,那是“不打自叫唤”的事情。若是重点中学招生中,某一个小学考上重点初中的学生数跟不上全乡的平均数,那么,这个学校里的校长便在教育系统和所在村干部群众那里站不住脚了。完不成重点初中升学任务的校长,第二年“卷铺盖离庙”是教育系统常规人事变动的依据。

  每逢升学考试的前两个月,各小学毕业班的一套人马便秣马厉兵,夜以继日的为升学考试做“冲刺”。

  每到这时,苏老二每周组织两次毕业班的全体教师进行重点初中招生命题的研判。因为他对自己考高中那年,数学老师在沟半崖那一次研判数学命题的印象特别深,他清楚考前这种方式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对整个升学考试的重要性,尽管有抓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尽管他也担着毕业班的数学课,但他总招集全体毕业班任课老师,尽量也用当年那老师的口吻,那老师的表情,那老师的手势,那老师随时变换地点的方式方法,对自己的老师和学生们进行考前武装。

  苏老二经过认真备课,往往是数学讲完了就讲语文,数学着重讲知识点的类型题;语文着重讲作文命题的方向性以及与当前政治形势结合的倾向性。每一次具体地研判他都会针对数学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正反比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方面设计一个例题,让他的数学老师们亲自演算后带回去进行举一反三,抛砖引玉地练习,最后达到全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会背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对语文的每次研判,苏老二都亲自设计一个作文题让语文老师先写范文,再让全体学生进行作文,老师逐一进行修改、讲解,形成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范文,最后也达到全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会背自己范文的程度。

  苏老二知道,他这样做法是一种笨人使用的方法,是“笨鸟先行”,“笨鸟多行”的道理。苏老二最清楚在教学上发挥“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勤奋作风的作用,他认为这是最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也是最有效果最出成绩的方法。尽管当时人们推崇的是“素质教育”,他的这种方法有“应试教育”之嫌,但苏老二是最鄙弃那种动不动就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互动”,“快乐”等华丽胡哨的东西充斥课堂,改变教学主渠道内容,哗众取宠的教学方法的,所有这一切行为和认知也许与他的学历太低和知识欠缺有关。

  苏老二知道,要是自己的人生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就得在工作上下功夫,把自己的学教好。因此,他把自己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追求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和提高升学率上面。

  每当小学升学考试的时候,也正是农村麦子成熟收获的季节,每当这时,苏老二便把毕班老师的上课和回家收麦安排的妥妥当当,使学校里的教学和老师的收麦两不误。

  这个时候,他也总是让娘在学校里照顾两个孩子,他和康素贞回到家里收麦。

  那天早晨,苏老二和康素贞把头天晚上脱净的麦子往平房顶上运,他是打算把麦子摊到平房顶上就回学校上课的,当天上午的第四节安排的是他的数学课。

  那一挂木梯就靠在家里小平房的房檐上,那一袋袋的麦子需要苏老二背在脊梁或者扛在肩上爬梯运上去。开始他不让康素贞干这扒高上低的活儿,康素贞看着效率老低,她清楚苏老二去学校上课的急切心情,就把一袋麦子分成两个半袋也往上面扛。

  苏老二扛了一袋子到了房顶。把麦子摊开,当他拿着空袋子刚到房顶的边缘准备下去的时候,他看见从房顶的下面冒出一个人头来,他立刻意识到,那是他的那一个“学生”没有经过他的同意从教室里跑出来了,他连忙弯下腰用一只手摁着那个“学生”的头说:“又是你不听话,还没有下课跑出来干什么?快进教室去”。

  苏老二一边说一边用劲儿,还没等他手下的那个“学生”反应过来,只听“哗哗啦啦”一声响,那“学生”“哎呀”一声叫喊,便从木梯的上面摔了下去。

  这时,苏老二才看清楚,摔在地上的不是他的“学生”,而是他的康素贞。

  他连忙从那房顶上下来,伸手去拉地上躺着的康素贞。康素贞说:“不要动我,起不来”,说着,她用劲儿挪动了一下身子,她的心里清楚,苏老二满脑子他的学生,康素贞一点都不怪罪他,他知道苏老二不一定哪一天就是会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情来。

  苏老二信球一样蹲在康素贞的面前。

  待了一会儿,康素贞又说:“我觉得不会有多大的事,我下来正好压在这半袋的麦子上”。

  苏老二这个时候才看见那半袋麦子就是在康素贞的身子下面,若是那袋麦子和康素贞换个位置,那样的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苏老二将康素贞扶到一边的石头上坐下,他一口气将麦子都运到了房顶。

  ·······

  苏老二在小黄乡中心小学当了三年的教导主任,也许那个时代的特点就是为苏老二而设计的,那时全国上下的学校都把选拔尖子学生当作重中之重,提倡“宝塔”式选拔人才的理念,一切唯升学考试论。

  当教导主任的第一年,小黄中心小学升入乡重点中学的学生完成了任务数的百分之二百零三;第二年完成了总任务数的百分之一百九十二;第三年一下子完成了任务数的百分之二百一十。

  教育办公室主任连续四年在研究全乡县模范人选的会议上,开头一句话就是:“先给苏老二定一个吧,若不这样,下面的人选都不好定了”。



  到了第四年暑假开学的时候,苏老二被乡政府任命为小黄镇中心小学的校长。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便是阵阵的安慰,在一次和唐局长去小黄乡督导工作的路上,我把这一个事情给他说了说,唐局长听后,沉思了一下对我说:“一个单位真正干事的人就那么几个人,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骨干’分子,我们当领导弄啥嘞?把你提成人事科长弄啥嘞?就是让你全力的支持这样的基层‘骨干’分子干好他们的工作,撑起全县教育的大厦,说的谦虚一点,我们就是要为这样的人做好服务,要知道,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推动我们全县教育前进的真正动力······”。

  听了唐局长的这一席话,我的心里好一阵子的激情澎湃。

  局长下乡督导工作,一般情况下,中午用餐是乡里的书记陪同的。席间,他们要交流解决一些重要的,敏感的问题,牵扯到的某个人会单独的通知这个人到场。另一方面,这种场合陪同的人,往往都有深刻的现实影响。

  那天,去饭店午餐的路上,我对唐局长说:“我有一个想法,说出来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你说”。

  “我总认为苏老二在镇上任校长的底气不足,缺少很多必要的条件,我想让他中午做个陪······”。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唐局长就说:“那你把他叫过来吧,正好他们的书记在场······”。

  苏老二连做梦都没有梦见过去小黄镇当中心小学校长的情景,完全是组织考察的结果。

  他始终认为,老师们干活都是给自己干的,只有老师们团结一致,工作有了积极性,学校的教学工作才能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对得起小黄镇上5000多口平民百姓。为了当好这一个校长,无论他怎样的疲倦,晚上躺到床上他总是用手指在肚子上量来量去,把一天对每个老师的每一件事用一个尺度做一个远近丈量,与谁远了,或者是与谁近了,第二天再做一个找补;他的枕畔总是放着一个笔记本,无论什么时候想到了学校里的任何一个问题,他就拉开电灯把它记在本子上,第二天一定要对照这个小本子逐一解决。

  在工作和生活上,苏老二严格要求自己,他很清晰,很坚强地要求自己当一个好人,当一个真正的好人,他的好人的概念不是纯粹的善良和迎合,还有肩头上那沉甸甸的担当和责任,平时对那种“好吃手赖活头”的人从不客气,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自己也清楚这便是在他的身上没有“牛筋”那种柔韧性的缺陷,他不后悔,也不感到吃亏,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替天行道”,这是在杜绝“误人子弟”,没有抛头颅,洒热血也算是对得起自己了。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22/22733/6371438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