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新帝王莽 > 第七章 商人君子或小人

第七章 商人君子或小人


关中农业获得巨大发展,国家和百姓都获得大量粮食,但这还不够,不足以撑起一个富强的国家。都说无农不稳,无商不富,现在农业已经得到巨大发展,那么就要发展商业来为国家积累财富。商业发展之后,百姓和国家都将获得大量财富,只有藏富于民,国家才会真的富有强大。

        现阶段,商人地位低下,士农工商,商人处于最低下的地位;各地对商人征收重税,商人被层层剥削,商业发展被压制。要想发展商业,就必须改变这种对商人不公平的局面。商人对于财富的流通有很多贡献,只有流动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那些被囤积起来得不到运用的财富只是一堆死物,只能堆在那里腐烂,失去价值。商人就是给财富流通动力的人,他们通过在不同的地方买卖商品,获得利益,也给财富活力,使所有人获利。

        商人的积极一面总是被他恶劣的一面所掩盖,不法商人通过控制市场,压低货物的成本,让生产货物的百姓得不到应得的利益,又通过抬高物价,让百姓不得不花高价从商人手中购买生活必需品。商人通过这种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方法获取暴利,这就使得商人的形象成为伤人,被百姓所痛恨。商人不仅损害百姓的利益,还通过财富勾结官员,豪强,损害政府的利益,当然会被政府所压制。

        要发展商业,就必须有一套标准,让商人只能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利益,并且在商业活动中让百姓同样获利,形成共赢局面,这样的商业才是合理的商业。事实上,许多商人能够通过合理手段发家致富,那些不法商人之是一少部分,但这部分商人却占有大量财富,毕竟非法的商业行为获利也是极大的。

        王莽有鼓励商业发展的意向,但这个意向却不能由他自己直接提出来,毕竟无数年来形成的观念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王莽在土地方面的行为毕竟还有周朝的影子,他的土地改革也是披着复古的外衣,毕竟周朝是儒家理想的时代。通过披上这层外衣,土地改革的阻力也没有想象中的巨大。商业就不行了,虽说有陶朱公这类的商人模范,道德修养让人敬佩,但齐国田氏一族,秦国丞相吕不韦可是让人不能不忌惮。商人被打压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百分百的利润可以让商人冒生命危险去做任何事,而且有许多商人这样做了。

        有天王莽看到《论语述而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他就想起了曾经看过的对这句话的论述,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王莽仔细的想了想,觉得可以用这句话去给规范商业发展提供契机,只要他能让人们认可上面的理解,那么商业行为就是得到圣人认可的,对推动商业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始建国二年,王莽来到新朝已经有一年时间了,他逐渐适应了现在的身份,开始更多的用以前所学到的东西影响这个时代。

        一月中旬的一天,王莽正在悠闲的看着论语,书简拿在手里真的很沉重,看起来也不方便,于是王莽就让桃子给他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果然不假,论语中的大道理真的太多啦,多懂一点就让他对如何治理国家多一点想法。

        在春天里晒着太阳,听着论语,真的很惬意,王莽闭着眼睛思考着如何说服太傅认可他的观点。

        太傅平晏进宫,是被王莽召进来给王莽解释论语的。王莽是个儒学巨子,在儒家学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点总是被后人所忽略。但此王莽非彼王莽,王莽也就是在这一年里看了点论语,儒家经典他知道的太少了,他不敢随意表露自己的观点,因为这很容易让人看出来他是个菜鸟,很容易让人怀疑王莽以前儒家巨子身份的可靠性。

        太傅坐定后,王莽坐直直接问他:“‘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这句是出自《论语述而篇》,不知太傅对这句有何见解?”

        太傅不愧是博学之士,马上就给出了标准的解释。

        王莽听了之后不置可否,不是不想评论,是根本听不懂太傅那高深的语言。但太傅以为王莽有新的见解,他马上就来了精神,他知道王莽在儒学的才华,他想听听有什么新的意思。

        “不知陛下对此句有何新的见解?”太傅眼中透出希冀的光芒。

        王莽立马把曾经看到的那些话告诉了他,虽然是转述不属于他的东西,但他还是说的声情并茂,充分扮演了一个儒学大家的角色。看着博学的太傅深思的样子,王莽就很有成就感,忽悠真的很过瘾,特别是忽悠那些聪明人。

        过了好久,太傅才说:“陛下的言论虽然新奇,但不失为对论语的深刻理解,从论语中我可以看出陛下的言论与圣人的本意很接近,陛下对论语的再次精读果然大有收获。”

        不久,太傅就出宫去了,王莽接着晒他的太阳,关于追求利益的问题,已经被抛出去了,就看这个问题引发的讨论能否达到要求,时机一到,就可以借东风发展商业。

        王莽醒来的时候,看着桃子还在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就感到一阵得意,被人崇拜的感觉真的好爽,看着桃子,王莽越看越喜欢。她陪在王莽身边这么久,一直把王莽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温柔善良,善解人意。

        王莽不喜欢太监打理他的生活,没有理由,就是感觉不爽,就由桃子来打理了。

        感觉跟桃子在一起,很轻松,不需要小心翼翼的,她不了解王莽的过去,王莽现在的行为不会引起她的怀疑,毕竟传言就是传言。她到王莽身边获得了尊重,就像面对一个平等的对象,虽然这是王莽在后世养成的习惯,但她还是特别感动。她每天过的都很快乐,和她在一起王莽也获得一份快乐。

        没过多久,王莽关于追求财富的那些言论就被大多数文人所知。他们通过查看儒家所有的典籍,没有发现如何反驳我的言论,而且王莽的解释也合乎圣人的行为,毕竟圣人也曾周游列国,追求过富贵。他们不能反驳这个观点,只能认可,至于接受就需要时间了。

        很快,关于商人获利的商业行为是否合乎礼法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商人大多都识字,当王莽的观点被世人所知后,越来越多的商人跳出来支持这一观点。商人的低下地位能否得到改变就看这个观点是否得到认可。

        听说但商人们知道这个观点是由皇帝陛下提出的时,所有听到的商人立刻焚香面向皇宫跪拜,表现他们的心意。

        最终,通过合理手段获得利益,不再是一种低贱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是圣人所认可的,圣人也通过许多手段获取利益,既然圣人这样做了,那么我们这些凡人这样做就是向圣人学习,是高尚的,道德的。

        见到人们认可了这个观点,王莽决定再次抛出一个。

        《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如何追求利益,追求什么样的利益是君子的行为;如何追求利益,追求什么样的利益是小人的行为。

        王莽是这样解释的,君子追求利益,但不违背大义,所有君子的行为使他们成为君子,小人追求利益,但不择手段,违背大义,所有小人的行为使他们成为小人。

        当王莽的观点再次通过太傅的口被人所知的时候,引起许多人深思。当他们认为追求利益是正确的时候,他们没有想过用什么手段,如果所有手段都是正确的,那么不法商人的行为还是会损害许多人的利益,必须有一个标准来确定手段是否正确。

        这个标准就是区分商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的分界线。

        以前商人只是小人,无论他们的行为如何,他们的目的是获得利益,他们都被世人所厌恶。现在商人也有获得君子身份的可能,这就为商人约束自己的行为提供动力。没有人愿意被人看不起,就像封建社会的商人,虽然拥有财富,但在各个方面被压制,甚至穿衣也要低人一等。

        现在,商人将被区分,一部分将成为君子,将要获得地位,一部分还是小人,将要被取缔。

        商业行为是否合理的讨论已经获得结果,那么发展商业就可以借一借这股东风了。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9/9077/18973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