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天河倒悬 > 第34章 如此孙山

第34章 如此孙山


申屠嘉是两天前就吩咐差役等候在府谷寨外的官道旁,他的身后左边一排站着县丞、主簿、训导、教谕、典史、巡检、驿丞、税监……这些头戴乌纱的芝麻绿豆官,另有六房司吏、典吏、三班领这些身穿黑衫的胥吏,全都分班肃立;右边一排是县里的士绅三老、府谷寨主等头面人物。就在今天早上,外出探事的一个差役跑回来禀告,自己的坐师汪按察使已经快到县境的府谷寨了……

        申知县在寒风中肃立,时不时弹一弹官袍上面并不存在的灰尘,正一正官帽,如此数九寒天申屠嘉并没有戴暖帽披大氅,只是为了显示自己对恩师的尊崇,他的神态颇为恭敬。

        申屠嘉作为有知识、有抱负、有责任心的大明士子,其心可谓是知恩图报的。他自己在崇祯三年进京赶的考途中,偶染了风寒之症,虽经调养可是在会试在际只得咬牙苦读,在会试之日还是感觉头昏脑涨、全酸软身无力,由于自己的状态不佳,会试的过程也就可想而知,连申屠嘉都觉得自己难免会名落孙山。估计慈悲为怀的老天爷,此刻听到申屠嘉凄凄惨惨切切的祷告,让作为本次会试同考官之一的汪乔年,在备卷中现了申屠嘉的试卷,结果是本来是名落孙山的申屠嘉,以会试三甲最后一名的成绩涉险,成为大明崇祯朝贡士的一员。

        别看名列孙山和名落孙山只是一字之差,可身份、地位以及待遇却相去万里,之后的申屠嘉竟然好事连连,崇祯皇帝因为申屠嘉的名字与西汉开国元勋申屠嘉同名,竟然外放申屠嘉为开封府辖下的从七品知县,知县可是执掌一县的刑名、钱谷诸事的大Boss,总管人事、财政,总抓全面的狱讼、治安、赋税。

        天亮前申屠嘉还在床板上含酸低吟“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转眼之间天就亮了,命运和他申屠嘉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申屠嘉觉得今天就是属于自己的,报录人马第一拨,在放榜的第一时间骑马赶到客栈,高唱“南直隶申老爷捷报!申讳屠嘉,高中金科会试第三百九十九名贡士,金殿面圣!”这一刻,申老爷热泪盈眶,“这就是传说中的苦尽甘来吧!三十年寒窗苦读,苦的自己流连青楼都不敢过夜啊!

        虽说是大地主出身,可是自家事自家知,一朝得道成为天子门生,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寒门了。如果说出身贫穷,只能是个人见大三辈的孙子,申屠嘉也就认了;可自己明明家财万贯,却低调地装作重孙子,心有不甘哪,宝宝心里太苦了……没见自己只能是内裤是绫罗绸缎的,你丫的平民、商贾之子敢内裤外穿个试试?分分钟让你学做人,大明朝有钱人没地位啊!”

        为士讲求吃水不忘挖井人,何况申屠嘉最不缺的就是钱,他自然感念识得自己这匹千里马的汪伯乐,可是不巧的很,等到自己备齐千贯薄礼到汪伯乐府上拜坐师时,才现自己的坐师汪乔年刚刚升官外放了。

        这是要死人的节奏哪,他这样刚毕业打通关的读书人,想当官要看你是不是“九八五”,如果你是赐进士及第的三鼎甲,可以成为翰林,进入到大明朝的储备人才库。

        之后要看你是不是“二幺幺”,也就是赐进士出身的那几十位。再这几十位中矬子里拔将军,通过再次考试,从中挑选出几个漏网的才子,补入翰林院;其余的就到各部委去观政,观摩学习,想做官就要拾遗补缺了;外放的可以到下县成为知县。

        申屠嘉按照自己赐同进士出身的学历捋了捋,充其量也就是是附骥尾的青蝇,外放连个下县县丞都要求神、拜佛外加烧高香,可自己上面没人提携,想烧香都找不到庙门哪。在明初县分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六万石以下为中县,知县正七品;三万石以下为下县,知县从七品。

        不过有个好老师比有个好爹还重要。这不,坐师虽然没见到,师母看在千贯薄礼的面子上,将坐师的几句话带给了他,大概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能跟着师傅走,保你吃喝、财、升官全都有!”

        申屠嘉自然知晓与恩师沟通的重要性,于是乎书信不断,但自己的恩师官也是做得顺风顺水,一路春风马蹄疾,初授刑部主事,不及年则迁任刑部郎中、工部郎中,进而外放为陕西按察使平步青云。

        (本章完)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41/41303/184843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