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大清枭臣 > 第五十章 皆大欢喜

第五十章 皆大欢喜


更新时间:2012-06-17

        自鸦片战争以来,老大的中央帝国再也不复强盛之名,一瞬间由一个强壮的汉子变为一个奄奄一息的病夫。

        五十年来,清帝国与列强没有签署过一份平等的条约,每当一个列强拉着舰队在中国的领海上走一圈,放几炮,回去的时候保证大赚特赚。就连前些年中法战争时,明明是中国的军队打了胜仗,可愣是卑躬屈膝的成了战败国,让法国人好不得意。

        长久以来,中国的有识之士早已经被清政府的无能**伤透了心,变得彻底的麻木了。

        苍天有看,就在所有国人都得过且过,对这个国家的前途再也不抱希望之际,突然间,北洋舰队与英国舰队武装对峙、李鸿章为保山东与英人翻脸,差点开战的事情经过各大报纸迅速传遍了全国的各大城市。

        《上海新报》、《申报》以及外国的各大报纸都开辟的专门的版面来跟进介绍。包括李鸿章如何有理有据的同窦纳乐争辩,窦纳乐如何武力威胁,李鸿章怒而离场都描绘的栩栩如生,就好像他们亲眼见证了这场封闭式的谈判一样。

        虽然最后中国依然做了让步,但在英法俄日四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只以这么少的代价就使之退兵,这也算是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做的最成功的一次外交了。

        一时间,李鸿章成了民族英雄,包括率领北洋海军与英国舰队对峙的丁汝昌等人都受到冷落热烈的追捧。

        北洋、李鸿章、在这段时间内成了全中国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甚至有些偏远的地区都知道李鸿章的大名了。

        各地督抚也纷纷向李鸿章送上电报祝词,称赞他为“中流砥柱之功臣”,大部分的督抚都表露出从此以后要唯李“马首是瞻”的意思。唯独朝廷始终缄口沉默,即没有表彰李鸿章,也没有其他什么举动,就好像李鸿章这个人突然消失了一样。

        9月,天津直隶总督衙门突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对李鸿章有过莫大助力的和硕恭亲王奕䜣。

        这位满洲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被道光帝遗诏封和硕恭亲王的鬼子六乃有清以来满人最杰出的一位王爷。

        他协助慈禧太后政变,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清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为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若是没有奕䜣的支持纯属痴人说梦。在若不是奕䜣被慈禧猜忌,借中法战争战败为由夺了他的差事,恐怕到现在奕䜣还能稳压李鸿章一头,当他的洋务派实际上的领袖。

        老上司不告而访让李鸿章即高兴又有些坎坷,他知道,奕䜣必然是代表朝廷来与自己摊牌了。

        果然,两人见面后奕䜣一直沉着脸不说话,直到李鸿章会意,挥退左右后,奕䜣这才叹了一口气:“少荃(李鸿章的字)兄,不知你何时建国称帝啊?”

        一听到这话从奕䜣口中冒出来,李鸿章的冷汗当场就下来了,他惶恐的跪在地上,心惊胆颤的问:“王爷何出此言,这,这这这又是从何说起。老臣一生忠于大清,忠于皇上,立志做一耿耿重臣,保大清之社稷,何曾有过如此非分之想?”

        奕䜣一脸的奇怪:“咦?这就怪了,全北京城的人都知道你李大人过不了多久就要黄袍加身,荣登九五之尊之位了,怎么这么大的事你自己还不知道?”

        李鸿章的额头全都是汗,其实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京师里的流言。别说是京城,就是现在的天津也传遍了李鸿章要取爱新觉罗氏而代之,自己当皇帝的传言。李鸿章要说不知道才怪。

        事实上这个传言不是什么别有用心之辈安排的,而是出自他自己的淮军系统内部。李鸿章凭借与德国签署新三皇同盟,借力打力逼得英国人不得不放弃对山东的窥视,名声大振,风头一时无二,远远盖过了大清朝廷。而他手下的将领们也盼望着自己再进一步,一大批将领谋划着演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图个从龙之功,为子孙后代谋个富贵。不过武人的嘴从来就把不住门,几杯黄汤就能让他们把自己老婆肚兜颜色都倒出来。于是这才有了闹得外界沸沸扬扬的流言。

        还有一个推手就是德国了,威廉二世记恨清朝廷撕毁三皇同盟,本来就准备把李鸿章推倒皇帝的宝座上,现在更是把这个思想付诸于行动。

        德国大使很快找到李鸿章,明确的告诉他德国将全力以赴支持李鸿章成为中国的皇帝,而李鸿章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对德国的友谊。

        李鸿章被自己的手下与德国人吓得不轻,当场态度坚决的拒绝了德国大使的“好意”,德国大使又做了几次工作,但收效甚微。

        这段时间李鸿章之所以没有跟朝廷联络,实际上就是被这件事忙的焦头乱额,他不知道与朝廷共处,干脆躲在总督衙门里躲清闲。

        现在,面对奕䜣的摊牌,李鸿章立刻叫苦:“王爷,您还不知道老臣的为人吗?老臣师从曾文正公,当年先师剿灭太平军时,军威无二,有人劝先师取朝廷而代之,被先师义正言辞拒绝。如今老臣统帅之兵力远胜先师数倍,若真动了那不轨之念,恐怕早就等不到今天了。老臣一颗忠心天地可鉴。纵有宵小挑唆亦不改老臣一颗拳拳之心。若是朝廷对老臣不放心……就请皇上下一道圣旨,令老臣自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证明老臣的清白,臣又何惜一老朽之躯?”

        说着,李鸿章伏在地上痛哭流涕。

        奕䜣松了一口气,见敲打李鸿章的目的已经达到,若是再咄咄逼人反而不美,于是上前搀扶起李鸿章,把着他的手臂深深道:“老哥哥,奕䜣多谢你这些年对大清做的一切了。若是没有老哥哥,恐怕如今的大清早已国将不国了。本王知道老哥哥对朝廷防着你,猜忌你心内颇有怨言,可你也不想想,历史上哪个功高震主的臣子是有好下场的?就算是王莽之流,虽然篡权称帝,可也逍遥的了几年?朝廷打压你,训斥你,那是圣母皇太后和皇上的一番苦心拿,就是怕有一天你与朝廷反目,落得千古骂名呀。”

        说着,奕䜣从袖子里抽出一份奏章,正是当日李鸿章给朝廷上的请罪折子。

        奕䜣指着这份奏章道:“你看看,当初你说的有多好,留待有用之躯以拒英人,事后必负荆请罪,自请辞官为民。就算你要请辞,可朝廷如何肯放你这为撑着我大清半壁江山的栋梁?可是你呢……”

        奕䜣满脸不悦,一脸恨铁不成钢的道:“你倒好,英人退了,你成了英雄后转眼就把自己的承诺忘了,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你李鸿章而不知道朝廷。各地督抚遇事先向你李鸿章通气,事后才跟朝廷请旨。这算什么?你李鸿章的总督衙门成了紫禁城了?”

        “不敢不敢!”李鸿章吓得慌忙又要跪下,却被奕䜣死死的搀住。

        “老哥哥呀!你不声不响的躲在这里,即不向朝廷通气,也不理会外界的谣言,若是朝廷不误解你才怪了。可圣母皇太后英明、皇上英明,满朝文武都说你要反,可她们娘两就偏偏认定你是忠臣,说任天下谁反了你李鸿章也不会反!”

        “圣母皇太后,皇上英明啊!”李鸿章老泪纵横,扭头望向北京的方向,一副感动的不清的样子。

        话说开了就好办了,确定李鸿章心中没有反意,奕䜣又和李鸿章拉了拉家长里短,安抚了一番李鸿章,不顾李鸿章的挽留,当天就赶回北京。谁也不知道,奕䜣在走出直隶总督府的时候曾悄悄摸了摸腰间,那里面藏着的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匕首。

        次日,李鸿章以月前对朝廷不敬为由自请辞官,朝廷不许,下旨驳回李鸿章的辞官折子。李鸿章再请,朝廷依旧不许。

        连续两次辞官被朝廷驳回,李鸿章这次干脆跑到北京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向圣母皇太后与皇上辞官,大家不是说我李鸿章要造反当皇帝吗?现在我就站在这辞官,还有什么举动更能证明我的清白?

        李鸿章的行动让外界的传言不攻自破,一时间满天下都是赞扬李鸿章忠正的言论,面对李鸿章的“再三”请辞,朝廷这次终于同意了,但不是辞去李鸿章的官职,而是与两广总督对调,李鸿章成了两广总督,而两广总督李翰章成立直隶总督。选了一个能力没那么强,既可以让朝廷放心,又可以让李鸿章相信朝廷没有对付他的意思的人来当这个直隶总督。

        一时间,朝廷与李鸿章皆大欢喜,原本紧张的关系再次变得缓和起来,整个大清的政局也处于一片祥和之中。

        一个开头居然写了二十多万字,葫芦娃真是佩服自己,真是太能磨叽了。貌似猪脚还一直是个娃娃呢,有读者评论猪脚的年龄这也太扯了,葫芦娃深以为然,原本计划还有一些内容的,不过为了让猪脚快快长大,咱们就直接到甲午算了,起码也得让猪脚的年龄勉强被人接受不是?

        下一个部分该写甲午了,在本书中,因为猪脚的关系,甲午时的国际关系远比真正的历史要复杂的多,也会顺理成章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做一些小小的改动,如果大家发现有些历史事件突然间变得面目全非,请大家宽容!

        同时,因为本书情节真正的展开应该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所以对于甲午的描述可能不会那么详细,请大家见谅!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10/10900/33017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