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叫我导演 > 第六十六章 出圈

第六十六章 出圈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不同。

  如果没有强力的外力干扰,像是大学到另一个城市读书,在陌生的地方工作,生活遭逢重大变故等等,对世界的认知通常会局限在一个圈子里。

  大家都喜欢待在自己所习惯的圈子里生活,对另一个圈子的人或物抱有抵触心理。

  人之常情。

  “柯组长,我有预感,这次要出圈了。”《鬼眼看人心》上线不久,沈青待在办公室里,和旁边一同加班的可岚说道。

  “什么意思?”可岚正在写《星期七》的后续文案,听到沈青的话后,抬头问道。

  沈青指着电脑屏幕前,陈羽飞的微客账号,转发《鬼眼看人心》的分析视频,并附言:

  一位年轻导演的短片《星期七》,我个人认为,可以算作自己的代表作之一。

  陈羽飞生活在娱乐圈,并且作为一个演员,在娱乐圈里拥有姓名,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多少和他同期的男演员,辛苦奋斗多年,也只能让导演记住三个关键词:拍过几部戏,演技一般般,价格不算高。

  陈羽飞不常发微客,也不找公司代运营,作为二线演员,粉丝只有四百多万,实在有点寒酸。

  但他的朋友大多是在娱乐圈。

  因此,陈羽飞这条信息,看似传播的热度很低,但却给了沈青一直想得到的影视圈精准人群关注。

  除开投资人外,娱乐圈的真正上游,电影导演和制片。

  大牌的电影导演制片圈子,其实不怎么关注网络上的娱乐热点,今天哪个流量小生爆红,明天哪个明星闹出绯闻,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

  当大导演的电影需要流量时,只参询三个原则:演技过关,资方优先,谁红找谁。

  流量明星只是确保电影能赚钱的一个助推剂,不是主燃料。

  至于流量姓什么,叫什么,一点不重要。

  连流量明星都看不上,更别提沈青这种没有电影长片的年轻导演。

  说好听点是新锐导演,说难听点就是混甲方圈子的三流广告导演。

  《留下我》去年年底这么红,各种热度榜都上了,但是结果呢?

  娱乐新闻通稿到处飞,却没有一个叫上名号的导演开篇分析。

  看似进入主流视野,但其实并没被一些人看在眼里。

  这次有点不同。

  几个小时后,就有一篇分析文章出现在微客上,是一个叫做池超的导演写的。

  池超只有四十三岁,但是却拍过七部电影,票房和奖项成绩都不错。

  是那种,可以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平衡的顶级导演。

  其中一部《青木瓜之恋》,讲述两个残障人士之间的遇见、爱恋和分别,非常动人。

  并以此片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狮奖。

  被导演圈子广泛认为是,华夏青年导演的三面旗帜之一。

  许多老一辈的导演,都说池超再沉淀些阅历和想法,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世界影坛,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池超这篇文章的标题,叫《我看》:

  陈羽飞一直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青年演员,虽然我们只合作过一次,但是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戏感准确、基本功全面、表现力和感染力俱佳,我认为都不足以形容陈羽飞。

  他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进入角色,让角色自主带动表演,这在年轻演员里非常少见。

  我的儿子特别喜欢刷抖视,前几天和我讲述了《星期七》的剧情,并着重向我推荐了这部短片。

  但是因为我个人的偏见,觉得这部片子的立意太浅,时长太短,兴趣不是很大。

  直到今天,看到陈羽飞转发的《鬼眼看人心》,好奇之下点开看了看。

  看完《星期七》后,我又根据评论,看了沈青导演之前的《留下我》,发现他对短片的整体构想非常深入。

  说《星期七》是七宗罪,我本人是赞同的。

  《鬼眼看人心》这个分析视频,已经把《星期七》的剧情说透了,这里我不再重提。

  只谈用镜。

  短片和电影不同,时长限制了情绪,因此开篇非常重要。

  许多导演,在第一个镜头的处理中,通常会把男主角吃泡面,和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一同入框。

  这样做的好处,是直接展示故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简单的镜头处理方式,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出彩。

  可是沈青导演并没有这样做,他在这里用了一个向上摇摄的镜头。

  一个仰视的视角,以打印机为中心,斜向上切开,缓缓展开整部短片的序幕。

  从这个镜头切入后,沈青导演给了一个略带着环绕的推镜头处理方式,直接把画面固定到男主角的脸上。

  这个推镜头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逐步渐入。

  左和右看似很简单,但其实中间暗藏导演的选择。

  我们的眼球,从小已经习惯从左往右的看书顺序,因此左→右的镜头,会让观众觉得舒适。

  右→左,则会让观众潜意识觉得拘束。

  沈青导演这里的顺序选择,并没有像许多文艺片导演一样,刻意为难观众,我非常满意。

  扯了点闲话,我们重新回到短片本身。

  画面落入男人的脸上后,迅速切换。从男主角的主观视角,看到面前的泡面,进而让观众看清楚打印机就在前方。

  从打印机的视角看男主,再从男主的视角看打印机。

  这四个简单的镜头处理,就是导演常用的起承转合处理节奏。

  单单这一组镜头,我就知道,沈青导演已经在用镜上,看到优秀电影导演的门槛了。

  接下来的镜头处理都中规中矩,直到男主角站在窗边的镜头出现。

  正常导演会用男主的侧面镜头,目视灯牌的画面来表现情绪。

  但是沈青导演又给了我一个惊喜,他用玻璃窗内倒影的眼神,来看对面楼的灯牌。

  把男主的实拍人物画面完全出框,这个想法并不多见。

  我猜测沈青导演用这个镜头,也许是想以深渊凝视前方的画面,来展现嫉妒的虚无感。

  可能有人会说我想多了,这或许只是导演不经意拍摄的镜头,觉得不错就用了上去。

  说这话的人,一定没有实际拍摄的经验。

  通过玻璃的倒影来展现人物,这种拍摄手法很常见,但通常都是白天。

  因为夜晚的画面,需要打灯。

  要消除玻璃里的光源显示,并尽可能表现得真实,现场应该需要用九到十一盏灯,互相站位抵消光影。

  别说是一部短片,就是许多小成本电影,夜拍的镜头都用不上这么多的灯光。

  这肯定是一开始,沈青导演就构想好的画面。

  之后,就是男主按动打印机按钮的镜头处理。

  沈青导演在这里,给了我们一个从男主背后,缓缓向下看打印机的视角。

  这个由上向下的俯视视角应该是三十度,也就是所谓的导演“三十度摄影机”规则。

  这个角度的俯视,会让观众产生轻视感。

  轻视什么?

  这个得大家自己琢磨,我只谈镜头语言。

  再者就来到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组镜头。

  从男主听到十二点的声音,转头看向墙壁上的闹钟开始,沈青导演给了一个足足三十秒的伪长镜头。

  什么是伪长镜头?

  就是用隐藏剪辑的方式,去除不同画面中的剪辑cut点,让观众看起来是一镜到底。

  男主走过去,看着《公司惩罚制度》,眼中浮现愤怒的情绪,把身子向经理室移动。

  男主转头的特写,和闹钟站成一排的近景,迈步走过去的运动衔接镜头,紧接着迅速切换到眼神的特写,惩罚制度的整体画面,最后是男主主观看向经理室的视角。

  一气呵成。

  虽然这组镜头非常成熟,但是沈青导演难免有炫技的嫌疑。

  伪长镜头用在这里,多少会显得有点突兀。

  当然,我并不排斥年轻导演炫技,因为我也是这么做的。

  在男主愤怒和贪婪的中间,沈青导演特意加了一个过渡镜头。

  对着墙壁正面拍摄,男主站在画面的最右侧,看着最左侧的经理办公室,中间的标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清晰可见。

  在接下来的镜头处理中,九成九的短片导演都会拍摄男主进入经理室的步伐动作,沈青导演却抢在观众前面。

  给了一个室内向外看的长时间仰视视角。

  这个镜头会让观众感觉到不舒适。不仅如此,沈青导演还把光线完全遮盖住,只有一扇小窗发着丝丝光亮。

  不适感更加重。

  《星期七》的基调在这一刻,变得诡异起来。

  这是类型片的常用处理方式,我不能简单的用好或者坏来形容。

  只能说这组镜头我个人很喜欢。

  剩下的镜头,包括很亮眼的结尾处理,在我看来就是成熟导演的基础用镜,没有能展开说的地方。

  我对年轻导演,一直都抱有最美好的希望,尤其是有想法,不落入俗套的年轻导演。

  沈青导演,是我在这个新年收到的第一份惊喜。

  希望他能有机会拍摄长片电影,并维持住这份惊喜。

  “池超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导演,他说你是惊喜诶?”可岚刚读完池超的文章《我看》,转头开心的对沈青说道。

  “那我这个导演你就不喜欢了?”沈青调侃可岚。

  “呵呵。”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24/24475/6198321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